香港海關近日披露,在北部集裝箱碼頭例行檢查中,發現一個標為出境的40英尺集裝箱內藏有約25噸銻錠。銻是中國商務部明令禁止出口的戰略物資,此次在香港碼頭被查獲,引發廣泛關注。海關尚未公布銻的來源、目的地或是否涉及本地犯罪集團,調查仍在進行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案背后可能與美國有關。道理很簡單,除非最終用戶是美國軍工,中國是不可能限制管制物項出口的。
早在2024年9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銻及相關化合物實施出口管制。銻是現代軍工不可或缺的材料,銻化銦用于紅外制導導彈、夜視儀,銻化合物用于核武器中子源觸發器、坦克裝甲、硬化子彈、炮彈引信及SPY-6雷達等。美國M1艾布蘭坦克、戰斧巡航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刺針防空導彈及F-35戰機的紅外系統均高度依賴銻。在民用領域,銻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和阻燃劑。
中國是全球最大銻生產國,2023年產量占全球一半,年出口3900噸。管制實施后,出口幾乎全部停止,僅2025年1月對日本出口2萬公斤,對美國出口已降為零。銻價因此暴漲,從每噸3-4萬美元飆升至6萬美元。香港海關查獲的25噸銻,國際市場價值約1375萬至1550萬美元,利潤驚人。
銻來源可能在內地的合法渠道采購,但也可能因監管漏洞流進黑市,再經非法渠道運至香港。有媒體推測,美國可能利用香港的間諜網絡或黑幫協助走私,但目前缺乏證據。美國銻儲量有限,年消費超2萬噸,過去80%依賴中國進口。歐盟、日本同樣面臨供應危機。塔吉克斯坦產能有限,俄羅斯拒絕對美出口,全球銻供應缺口難以彌補。
實際上,美國軍工的供應鏈危機遠不止銻一種,而是涵蓋多種關鍵物項:
稀土元素:用于高性能磁鐵、激光制導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中國控制全球約70%的稀土開采和90%的精煉加工,美國對外依賴度極高;鎵和鍺:鎵用于半導體、雷達系統的砷化鎵芯片;鍺用于光纖、紅外光學器件和夜視設備,廣泛應用于軍事通信和偵察裝備。中國2023年占全球鎵產量的98%和鍺產量的60%以上,美國幾乎全部依賴中國進口。2023年中國對鎵、鍺實施出口限制后,美國軍工供應鏈受到顯著沖擊;鎢:用于穿甲彈、高強度合金(如坦克裝甲和航空部件)及導彈耐高溫部件。中國占全球鎢產量約80%,美國鎢資源和加工能力有限,軍工所需鎢合金高度依賴中國;鋰和鈷:用于軍用電池(如無人機、通信設備)。中國控制全球鋰加工的60%和鈷精煉的70%以上。
氟化物和特種化學品:用于導彈燃料、電子元件制造,中國在相關化工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電子元件:軍用芯片和電路板的部分原材料(如高純度硅)依賴中國加工能力。
近年來,美國嘗試通過國內投資和國際合作減少依賴,但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替代中國的主導地位。中國對銻、鎵、鍺等材料的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劇美國軍工供應鏈危機,迫使美國尋找高成本替代來源或調整生產計劃。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國軍工供應鏈的脆弱性,關鍵材料的短缺可能重創其武器生產。香港海關的行動不僅打擊了走私行為,相關結果也證明了美國的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