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總是希望人能夠長壽。
然而,人到了老年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活得越長就越好。
原因無非是,人老了,身體機能也大不如前。老到一定的年齡,就需要別人的照顧了。
就像我的太奶奶,活了將近100歲。
自從90歲之后,由于兒女不放心,便輪流接到自己家里照顧。
每次去看望太奶奶時,她總覺得自己是兒女的拖累,總是希望自己的死期早日來臨。
然而,兒女們卻都舍不得她。
想必他們也認為在七十多歲的年紀(jì),媽媽還在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那么,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看,人活到多少歲合適呢?
心理學(xué)家皮亞杰認為,人活到70-80歲,才是最合適的。
細想之下,確實是如此。
70歲之前,還沒怎么享受生活
常聽老人說,70歲是個分界點。
70歲之前,總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年輕時的沖勁,身體也沒有那么糟糕。
然而,一過七十歲,就感覺自己的頭發(fā)一下子變白了,身體一下子垮了。
從醫(yī)學(xué)的角度來看,70歲身體變得頹敗,主要是因為代謝功能、免疫系統(tǒng)開始下滑。
因此,在70歲之前,正是享受人生的最好時間。
如果在這時候離世,未免太過可惜。
再加上,2024年我國頒布了延遲退休的政策,將男職工的最晚退休年齡延伸至63周歲,將女性職工的最晚退休年齡延伸至58歲。
在70歲之前離世,有兩種情況:
一種糟糕的情況是,還沒有退休,便死在了工位上。
另一種稍微好點的情況,就是剛退休幾年,就離開了人世。
80歲之后,要連累家人
在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相比起早逝,父母們更害怕連累孩子。
當(dāng)進入80歲之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大大減退,幾乎無法自理。
這時候,如果兒女有孝心,就會任勞任怨地輪流照顧老人。
人越老,越像個孩子,可能連自己的吃飯、上廁所都無法獨立完成。
看著兒女為自己操勞,甚至?xí)a(chǎn)生一種厭惡自己的心理,嚴(yán)重時可能會導(dǎo)致自殺。
心理學(xué)家Joiner曾提出了人際關(guān)系理論,他指出,當(dāng)個體產(chǎn)生自殺行為時,往往是因為有著高水平的自我感知累贅,和一種低水平的歸屬感。
他認為,自殺行為需要觸及三個條件:
- 認為自己是個累贅,活著只會給別人添麻煩;
- 認為自己很孤獨,沒有一個可以歸屬的地方;
- 具備傷害自己的能力。
當(dāng)個體感覺到自己是個累贅,且無法改變這一現(xiàn)狀時,就會產(chǎn)生絕望,從而導(dǎo)致自殺行為的發(fā)生。
電影《喜喪》就用細膩的手法,展現(xiàn)出了老年人的困境。
在山村之中,生活著一位85歲的老人。
突然生病之后,幾個兒女之間紛紛踢皮球,最終決定讓老人去敬老院。
然而,敬老院床位非常緊張,無奈之下,老人只能在兒女家輪番住宿。
在此期間,老人不禁摔倒中風(fēng),還得了笑病。
老人的病痛,兒女們完全不在意,只是急切地等敬老院的空位。
結(jié)果,在終于等到空位的那天晚上,老人服藥去世了。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孩子尿床人們覺得很正常,老人尿床人們卻覺得很厭煩?
這是因為,孩子還有父母心疼,老人卻沒有父母來心疼自己了。
8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兒女沒有孝心,那便是生不如死,是最可憐的。
善待老人,也是善待老去的自己。
70-80歲之間,是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
由此來看,人不能太早去世,不然無法享受人生。
不能去世太晚,否則將會稱為兒女的拖累,走到哪里都遭人嫌棄。
因此,心理學(xué)家皮亞杰認為,一個人活到70-80歲之間,是最合適的。
在這個年紀(jì),身體還算硬朗,該享受的,也都享受了。
同時,兒女們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能抽時間回來看望老人,家庭氛圍更加的溫馨。
面對生死,也不會再有太恐懼的心理,而是能平靜地接受這一事實。
總而言之,從心理學(xué)角度來看,人活到70到80歲之間是最優(yōu)解。
然而,在現(xiàn)實之中,只要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自然是希望老人活得更久。
父母多活一天,人生就還有來處。
父母離世后,人生便只剩歸途。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