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4月21日訊 (記者 孫貼靜 通訊員 王鑫鑫)寶寶歡歡(化名)患有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是國家集采政策落地后,青島首例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兒童。3月18日,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采用國際領先的微創植入技術,為歡歡成功植入雙側人工耳蝸。
4月20日,歡歡一家迎來人工耳蝸植入術后首次開機的重要時刻。一大早,歡歡父母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耳鼻喉科病房,默默祈禱著有個好結果。幸運的是,測試一切順利,人工耳蝸的指示燈閃爍正常,歡歡對聲音反應良好。
“從手術時的擔心到等待開機時的忐忑,這一個月我們過的很煎熬,所幸我們咬牙挺過來了!我現在心情很激動,我想說,我們無比期盼的這一刻,今天終于到來了!”
“全周期聽力康復體系"正式啟動!
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的首次開機,是聽力重建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里程碑。這一刻,沉睡的聽覺神經被精準喚醒,數字編碼的聲音信號轉化為對世界的全新感知。無論是兒童先天性耳聾的早期干預,還是成人耳聾后的聽力重建,開機瞬間的驚喜與感動,都凝聚著醫療團隊的心血。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是青島市新生兒聽力診斷中心,配有國際先進的聽力設備及專業的醫護團隊,團隊積極響應惠民政策,自青島市人工耳蝸集采政策落地以來,短短一個月,已成功為3例(4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兒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其中還有自外省慕名而來的Mondini畸形患兒。憑借高效的醫療響應與優質的診療服務,醫院目前在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完成例數方面,位居全市之最。伴隨著首例人工耳蝸的成功開機,耳鼻喉科團隊從術前精準評估、微創植入手術,到術后開機調試、語言康復訓練,由資深耳科醫生、聽力師、言語治療師組成多學科團隊打造的"全周期聽力康復體系"正式啟動!
專家話科普
聽力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聽力的產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聽覺系統是一個機械聲學-神經生物學系統,從聲音刺激鼓膜、聽小骨振動-內耳外淋巴的液波振動-耳蝸毛細胞纖毛彎曲引起電活動-神經沖動傳導至聽覺中樞產生聽覺,以上步驟缺一不可。當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炎癥、外傷等)引起某一部位的功能障礙,就會引起聽力的下降或者完全缺失,人就會失去對音樂、播客、電影等有聲內容的享受,會感覺被孤立,造成心理的影響(焦慮和抑郁)等等。
面對聽力的障礙,臨床主要采用兩類干預方案。 一是助聽器,它適合輕-中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工作原理就像是一個聲音放大器,可以將外界的聲音進行處理和放大,有助于有殘余聽力的人們聽到更清晰的聲音。然而,當患者的聽力損失達到重度至極重度時,助聽器往往無法滿足其聽力需求。二是人工耳蝸,適合雙側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它通過體外機接收聲信號并轉化為數字代碼,進而將這些信號轉換為電刺激信號,繞過受損的內耳毛細胞,直接作用于耳蝸螺旋神經節細胞,刺激聽覺神經,使患者產生聽覺。
人工耳蝸植入適合哪些人群?
人工耳蝸植入主要用于雙側或者單側重度、極重度聾的患者,目前從一歲的嬰兒到老年人群,符合植入指征者,均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否安全?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技術成熟,總體安全性較高。手術全程約1個半小時,手術創口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5~7天即可出院。數據顯示,90%的兒童使用者在系統康復后語言能力接近同齡人,成人用戶社交自信顯著提升。隨著集采人工耳蝸落地青島,“聽力保衛戰”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為眾多聽障人士帶來了新的希望。
健康提醒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專家提醒,人工耳蝸是重度聽障患者回歸有聲世界的最有效手段。建議存在聽力問題的患者及早就醫治療,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早日告別沉默的遺憾,擁抱精彩的有聲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