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汪雅云 通訊員十五運會粵執委會 4月23日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倒計時200天的日子,記者在倒計時200天到來前走訪了廣州市內多個十五運會場館,了解場館維修改造的最新進展。
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整體效果。十五運會粵執委會供圖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于2007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曾承辦過2010年廣州亞運會足球和橄欖球比賽、2014年巴西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等。據悉,十五會期間,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將承辦U16女子足球比賽,殘特奧會期間將承辦越野滑輪比賽。
為辦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場進行整體維修改造,主要改造內容包括賽事功能用房、主場館草坪和跑道、座席層觀眾通道、機電設備、賽事專項工程、室外及其他工程等。
南都記者了解到,引入先進科技、建設智慧型體育場館是這次升級改造中的重要一環。據介紹,AR實景導航系統使觀眾能夠“一部手機暢行場館”;新增LED屏與專業聲學系統,打造沉浸式媒體空間;標準時鐘系統提供專業賽事基礎設施,滿足國際賽事標準。同時,升級消防自動報警系統、電力系統等,確保大型賽事期間的安全與高效運行。
體育場室內的嶺南山水背景墻。十五運會粵執委會供圖
此外,在建筑空間和室外園林設計中,融入嶺南水墨文化元素,營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綠色低碳現代化體育場所。采用環抱式景觀園林,建設多個小廣場,園建采取飄帶式造型設計,營造“步移景異”的視覺體驗。室內空間以特大的嶺南山水作背景墻,四周為木紋裝飾板裝飾,體現嶺南特色與自然風格的融合。
體育場北廣場。十五運會粵執委會供圖
體育場內跑道和草坪。十五運會粵執委會供圖
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此次改造還結合大學城中心湖公園和周邊自然山體,整合自然山水資源,打造開放共享的生態體育公園。通過修整室外園林,增加館內綠化面積,西側增設休閑小廣場,為市民提供森林綠化中的休閑運動空間,提升人們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機會。
本次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的改造,通過“開放空間+智慧服務+無障礙設施+生態休閑”的多元設計,構建了覆蓋全年齡段、全使用場景的便民體系,既滿足大型賽事需求,又成為市民日常健身、休閑的“生態體育公園”,體現了“體育為民、共享惠民”的理念,讓體育空間從賽事高地轉化為普惠民生的幸福載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