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王佳妮4月21日報道:東方網記者近日從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獲悉,該館自2015年新館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942萬人次,收藏自然史藏品超過31萬件,14個教育品牌推出5000余項線上和線下高品質科普資源,全媒體受眾突破3000萬人次,與全市319所中小學開展館校合作,成為公眾喜愛的熱門場館。
在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開放10周年之際,“百年傳承 共話未來”自然類博物館未來發展趨勢研討會日前在滬舉行,來自國內外博物館界、科技界、教育界的14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自然博物館在新時代的使命與創新發展路徑。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致辭表示,當前中國自然博物館事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公眾科學素養提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希望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深入探討自然博物館在新時代的定位與使命,加強全國自然博物館的協同發展,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然博物館理論體系和行業標準。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薛利則表示,自然科學博物館要肩負使命擔當,在傳承歷史文化、推動科技創新、教育引導公眾、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嘉賓對談環節,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鄭晶,果殼 CEO、未來光錐基金創始合伙人嵇曉華,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副理事長陳勇,浦東新區海桐小學學生蔣欣夏等嘉賓,圍繞“建設兒童友好型博物館”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從分類空間來看,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屬于歷史綜合類,對低年齡段的孩子而言,館藏內容有一定的認知門檻。為此,我們特設了一個名為’運河濕地尋趣’展廳,從展廳色彩設置到體驗互動環節,都盡可能提升孩子們對博物館的興趣?!睋P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鄭晶在對談中表示,博物館對于孩子們而言,不是簡單將教室進行空間轉化,而是要更突出寓教于樂,“此前我們也做過相關調查,比起傳統的講解參觀模式,孩子們更喜歡類似于模式逃脫這樣的游戲方式,通過解密、推導等形式,掌握相關知識”。
本次研討會上,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原創教育品牌活動——2025年“未來館長說”也正式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