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媒體傳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整合防篩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整合康復委員會四大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5年中國抗癌協會整合科普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抗癌協會攜手輕松健康集團共同啟動了“百姓輕松健康抗癌科普中國行”項目。
據介紹,“百姓輕松健康抗癌科普中國行”項目將通過數字化平臺、全流程健康服務及精準科普內容,推動癌癥早篩與科學防治。活動現場,由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院士、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李平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趙勇、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委員會執行主任師建國教授、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整合康復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建雄教授、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整合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高亦博教授及輕松健康集團共同參與該項目啟動儀式。
在“百姓輕松健康抗癌科普中國行”項目框架下。中國抗癌協會依托專業醫學資源與科普經驗,結合輕松健康集團在健康教育場景、健康科技及生態服務鏈的獨特優勢,打造全民可及的抗癌科普體系。未來,雙方將深化合作,覆蓋更多區域,以創新模式助力“健康中國”行動,讓抗癌知識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腫瘤防治,科普先行。提升全民癌癥防治意識,普及癌癥防治核心知識,刻不容緩。本次大會匯聚院士權威、行業先鋒、傳媒精英,深入解讀科普政策,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明晰政策導向。高雨受邀出席,以“科技賦能,打造更精準、更有效的科普內容”為主題發表主旨報告。
健康科普的核心在于傳遞科學、準確、實用的健康知識,幫助公眾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科技賦能為健康科普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全民健康科普體系建設需要構建三角賦能模型——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內核,科技企業開發轉化工具,公共平臺構建傳播網絡。健康科普的科技化轉型需依托生態級基礎設施與跨產業協同。行業頭部企業通過搭建“科普云中樞”,整合醫療機構、學術資源與患者行為數據,形成覆蓋疾病全鏈路的科普矩陣,并打通與醫療信息系統、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閉環,實現從生產到反饋的精準循環。
輕松健康集團一直注重科技與健康科普的深度融合。依托AI技術和醫療大數據優勢,通過“技術+場景+生態”三重突破,輕松健康集團構建了數據驅動型健康科普內容工具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精準把握公眾的健康需求和關注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科普內容。通過開發智能健康系統,可以實時解答公眾的健康疑問。在傳播環節,基于患者病程階段、地域特征、認知水平的多維畫像系統,可動態匹配科普內容形態,讓公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健康知識,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輕松健康集團旗下的智能健康科普平臺,集成健康知識庫、健康問答、健康測評等功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科普服務。公司還與多家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健康科普研究,為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供有力支持。
活動現場,輕松健康集團還獲頒中國抗癌協會的感謝信,表彰輕松健康集團積極組織策劃實施第3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暨中國抗癌日系列活動,為提升中國腫瘤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做出了卓越貢獻。
未來,輕松健康集團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優化和升級健康科普產品和服務,提高科普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同時,還將加強與中國抗癌協會等產學研各界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打造健康科普生態圈,為全民健康素養提升注入持久動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