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孫儷、董子健領銜主演的都市劇《蠻好的人生》近日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首播創下收視率1.34%的佳績,全國排名第一。該劇以保險行業為切口探討現實議題,更將上海86處文旅地標融入劇情,成為一部魔都“城市影像志”。從東方明珠的璀璨到石庫門弄堂的煙火,從虹橋CBD的摩登到松江老城的生活質感,劇集以鏡頭為筆,勾勒出一幅海派文化與現代都市交織的畫卷,開啟影視與文旅深度融合新范式。
《蠻好的人生》開篇,一組標志性鏡頭展示出故事發生的背景。從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東方明珠等上海文旅地標切入,鏡頭如飛鳥般快速掠過黃浦和蘇州河,外白渡橋、四川路橋、上海郵政大樓依次映入眼簾。距離這些“高大上”景觀不遠處,保險經紀人胡曼黎(孫儷飾)正在自家寬敞明亮的大房子里錄制采訪視頻。這些地標絕非隨意呈現,而是交代劇中人物背景的關鍵要素——孫儷飾演的女主角胡曼黎作為年薪百萬的金牌保險經紀人,憑借自身努力購買了“看得見外灘風景的房間”,彰顯其職場精英身份與奮斗成果。
隨著劇情推進,上海更多建筑地標紛紛亮相。女主前往丈夫讀書會的取景地,取景于上海東方濱江大酒店(國際會議中心);男主與醫院院長在網球場交鋒時,華亭賓館多次出現在鏡頭背景中;二人攜手解決潛在客戶家庭矛盾期間,石庫門建筑、弄堂內縱橫交錯的電線等極具上海特色的生活場景頻繁閃現,展示出這座城市的多元面貌。
劇中女主丈夫丁致遠讀書會的取景地為東方濱江大酒店。 截屏圖
電視劇播出后,社交平臺上多名網友發帖分享自己熟悉的取景地,并曬出劇照與實景對比圖。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古樸建筑、虹橋世界中心CBD的繁華氛圍、蘭橋菜場的市井煙火等均融入劇情,令“城市影像志”更為豐滿。
劇中胡曼黎與母親爭執的蘭橋菜場,原本是松江居民日常采買的普通場所,因劇集播出成為游客體驗本地生活的打卡地;“閃電咖啡館”等劇中虛構場景,實為東方明珠文旅板塊的實體空間,通過“影視IP+線下體驗”模式,實現流量轉化。據介紹,劇組歷時100余天,深入上海16個區,選取了86個風格迥異的取景地,將上海的獨特魅力盡數收入鏡頭中。
《蠻好的人生》不僅是對城市風景的生動展示,更借助保險這一特殊媒介剖析都市生活的多維切面。一張張保單背后,是獨居老人的醫療困境、單親媽媽的教育焦慮、中年夫妻的理財危機……劇集巧妙串聯起的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議題,讓觀眾在追劇的同時也能深入“閱讀”上海,領略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生活的千姿百態。
劇中展示的上海老弄堂生活場景。 截屏圖
這種“以劇帶城”的策略,得益于上海相對成熟的影視拍攝服務機制。據悉,《蠻好的人生》從創作伊始,便肩負起“為上海寫情書”的使命。編劇費慧君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對家鄉文化有著深刻理解與獨特感悟;導演汪俊憑借《小歡喜》《小敏家》等作品,在展現都市生活流美學方面頗具造詣,此次更是將深厚的海派文化巧妙融入臺詞與人物塑造之中。比如,胡曼黎的市井智慧通過“若即若離客戶法”等滬語金句展現,薛曉舟從“學院派”到“接地氣”的轉變,則隱喻上海求真務實、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質。
更深遠的意義在于,該劇通過藝術化表達,引導觀眾重新發現上海——大都市不僅是外灘的華燈、陸家嘴的摩天大樓,更是弄堂里的家長里短、咖啡館中的人生百態。正如編劇費慧君所言:“我們想寫的,是那些只有上海人才能懂的微妙與溫情。”
蘇州河、上海郵政大樓等多次在劇中出現。 截屏圖
原標題:《孫儷“含滬量”最高劇集開播,86處地標書寫上海“城市情書”》
題圖來源:劇集開篇取景上海標志性建筑。 圖片來源:截屏圖片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寶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