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中國有望超過歐洲,成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正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逐步增加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該管道自2019年底啟用,設計年輸氣能力為380億立方米。2024年9月份,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訂了一項協議,就12月份的額外供應達成共識。這使得日輸氣量提前達到合同規定的最高水平,而這一目標原計劃是在2025年初實現。
俄羅斯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與此同時,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對媒體表示,從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無法實現,因為連接這兩個亞洲國家的天然氣管道已經處于滿負荷狀態。張漢暉大使指出,為了沿這條路線輸送俄羅斯天然氣,就得再修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張漢暉大使說:“這有點遠,大家正在研究,但總的來說,這是不現實的。我告訴過俄方伙伴,這不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意味著中方婉拒了俄羅斯的提議,規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哈薩克方案已經正式告吹出局。據報道,俄方曾多次提議,在東線的“西伯利亞力量1號”中俄天然氣管道竣工運行后,再開建一條天然氣管道,俄方希望該管道的起點位于西西伯利亞地區,進入中國境內后再輸送到東部地區,在俄方的計劃中,一旦該管道落成,將會大大拉動西伯利亞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俄經略遠東地區也有巨大意義。
一直以來,俄羅斯都是中國在天然氣進出口貿易的頭號合作伙伴。而且俄烏沖突的爆發,讓這個國家在能源出口領域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所以他們急切地希望中哈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但中國不同。與俄羅斯相比,我們可選的合作伙伴多得多:像卡塔爾、沙特乃至澳大利亞,都與我們在這一領域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大可以徐徐圖之,不急不躁地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能源布局。
俄羅斯天然氣(資料圖)
當前,中國通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和中哈邊境的其他輸氣管道,已經獲得了充足的天然氣供應。因此,在現階段,中國似乎更傾向于優化和整合現有資源,而非急于啟動新的重大項目。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哈管道的建設對中方而言,其實并不是“必選項”。當然,鑒于中俄在能源領域的緊密合作關系,兩國依然可以繼續探索其他可行方案,以深化能源合作,從而實現真正的共贏。
而美國智庫“全球能源監測”認為,現在急于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其報告稱,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而目前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可再生能源,并降低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得益于這種驚人的建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目標可能會提前5年達到峰值,那么此時再增加天然氣供應,對中國能源轉型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小”。
普京(資料圖)
此外,中國大使還談到了從俄羅斯到中國的“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規劃,他透露中俄已經達成一致,項目肯定會落地,只是路線方案尚未確定,一個方案是過境蒙古國,而另一個方案則不會過境蒙古國。可能是聽到中國大使“話風有變”,擔心“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夜長夢多”,普京忙派出了心腹——俄能源部長齊維列夫訪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齊維列夫與中方官員進行了深入會談,探討了擴大俄能源對華出口的前景,并對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