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近期上海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中美兩軍在這里舉行了2025年度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因為中美兩軍之間的溝通機制曾因美方一系列不當行徑而中斷,直至2023年11月中旬中美首腦會晤后才得以恢復。在中美兩軍現有的四個溝通機制中,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尤為關鍵,畢竟中美在海上和空中的正面接觸最為頻繁,軍機軍艦近距離對峙的場景時有發生,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引發難以預估的沖突。
特朗普(資料圖)
美軍內部在對華策略上存在顯著的認知差異與立場分歧。新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在當選前便公開表達對華“避戰”態度。凱恩基于對美軍國防工業體系的深入審視,指出當前美軍在國防工業基礎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若與中國陷入“持久戰”,美軍無論是在裝備供應、技術研發,還是后勤保障等關鍵領域,都尚未具備充分應對的能力。凱恩的觀點折射出美軍內部部分高層對中美軍事沖突潛在風險與后果的審慎態度和深刻憂慮。
美防長赫格塞思簽署的內部秘密文件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強硬立場。該文件將中國定義為“唯一步步緊逼的威脅”,并為美軍制定了兩項核心任務:一方面著力強化美國本土防御能力,試圖構建抵御解放軍軍事威懾的防線;另一方面妄圖通過各種手段阻止兩岸統一進程。赫格塞思此舉暴露了美軍部分勢力企圖以臺海問題為“抓手”,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野心。但這一強硬姿態背后,實則也反映出美軍對與解放軍正面交鋒的畏懼心理。畢竟,隨著中國國防實力的快速提升,美軍深知與解放軍的軍事對抗絕非易事,因而只能采取“邊緣施壓”的策略,在臺海問題上制造事端,以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關稅政策看似是在維護本國利益,實則給自身經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從企業層面來看,眾多美國企業深受其害。據海外網報道,美國不少企業已經停止集裝箱出口,無奈取消來自中國的貨運訂單。美國海運情報機構負責人指出,中國家具生產商和美國進口商的貿易受到嚴重沖擊,玩具、服裝、鞋類和運動器材等行業也未能幸免。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首席執行官斯蒂芬·拉馬爾表示,突然的政策變化和高關稅擾亂了供應鏈,許多公司因無法承受高額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只能取消訂單。這不僅導致美國企業銷售損失,還造成產品短缺,對美國小企業的打擊尤為嚴重。
美國的關稅政策違背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其推動實施的“對等關稅”建立在錯誤假設基礎上,將貿易赤字簡單歸咎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忽視了美國長期實施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等真正導致貿易逆差的因素,同時也違背了比較優勢原理。此外,美國這種“算歷史舊賬”的心態,罔顧其從全球化和現有國際經濟體系中長期大量獲利的事實,無視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而且,“對等關稅”實施后,還演變成了一場“打地鼠”游戲,進口商為躲避高關稅不斷更換進口來源,交易成本大幅上升,最終成為一場沒有贏家的惡性競爭。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關稅政策還對全球經濟秩序造成了極大破壞。在貿易規則方面,美國的征稅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原則和約束關稅義務,嚴重損害了全球貿易規則體系;在信任體系方面,引發了貿易伙伴的反制,導致全球信任體系進一步撕裂,這種不信任還蔓延到國際投資等領域;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打亂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加了企業成本,導致消費者生活成本上升。世貿組織指出,包括“對等關稅”在內的系列貿易措施可能使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總體收縮約1%。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總數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同時也是全球前兩大消費市場。本應攜手合作,為兩國和世界創造更多機遇和利益。然而,美國政府卻妄圖通過關稅訛詐打壓中國,這種短視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利益,也將自己置于孤立境地。中方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推進高水平開放、致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于美國的挑釁,中方的立場堅定且明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礎上。若美國真想改善中美關系,就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誠意,停止無端的挑釁和不合理的政策,共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