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治療阿爾茲海默病(AD)多學科研討會順利舉辦。研討會上,“阿爾茲海默病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治療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大醫院副院長許斌和神經外科主任楊坤共同為中心揭牌。
阿爾茲海默病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治療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研討會上,醫務處陳輝主任和陶釗主任對如何規范開展新醫療項目發表指導意見和建議。江蘇省神經退行性疾病重點實驗室PI肖明教授做了腦膜淋巴引流治療神經變性疾病的基礎研究進展的報告,中大醫院神經外科孔君醫師介紹了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治療AD的流程。中大醫院神經內科謝春明主任、周紅主任醫師,老年醫學科主任任利群、黃海泉副主任醫師,重癥醫學科郭蘭騏副主任醫師,康復醫學科主任王紅星及核醫學科劉加成主任等多學科專家展開熱烈討論。本次研討會由楊坤教授主持。
肖明教授作學術報告
據介紹,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016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全球共有約4000萬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而這個數字預計將每20年增長一倍。目前臨床還沒有廣泛應用于臨床的有效的治療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在顯微外科領域的開展由來已久,主要用于治療淋巴水腫。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將淋巴管與附近的小靜脈進行吻合,使積聚的淋巴液能流入靜脈系統,從而減輕淋巴水腫。國內顯微外科醫生在開展這個術式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些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術后的癡呆等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2015年美國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腦內淋巴管及類淋巴循環系統的存在,這一發現部分解釋了LVA手術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的臨床現象。
目前認為LVA手術治療AD的原理,是通過在頸部建立淋巴管與靜脈之間的吻合,改善大腦淋巴液的引流,減輕大腦內毒素和廢物的積累,從而緩解阿爾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的癥狀。
這個術式首先在中國被用于AD患者的治療,并且目前只有在中國國內開展。2024年下半年,國內多地陸續開展LVA手術治療AD。中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坤教授認為,LVA治療AD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創傷較小,短期臨床效果明顯,中大醫院神經外科楊坤教授帶領功能神經外科治療團隊,先后赴重慶、杭州等地率先開展手術的醫院實地考察學習,與同行深入交流,學習先進經驗。雖然LVA涉及的相關顯微技術是神經外科團隊都已成熟運用,楊坤教授仍然要求團隊在動物模型上進行模擬訓練,提高專項手術技巧,“為患者治療,必須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現在神經外科已經通過了醫院嚴格的技術能力評估,LVA治療AD也已通過醫院倫理審查,整合頂尖科室資源,構建覆蓋“術前評估-術中操作-術后康復”的全周期協作網絡,多學科協作治療AD病人:神經內科精準篩選患者,評估AD分期及手術適應癥;影像科/核醫學科通過高分辨率MRI、PET-CT評估器質性改變;重癥醫學科制定術后監護方案,應對急癥并發癥;康復醫學科設計個性化認知與功能訓練計劃,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楊坤主任表示,這一協作模式不僅是技術落地的核心保障,更彰顯中大醫院在復雜神經疾病診療中的綜合實力。
符合手術適應癥的AD患者可前往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咨詢就診。專家門診時間:楊坤主任(周二上午、周四上午);普通門診時間:王宏醫生(周三上午)。聯系人:孔醫生17361912630。(編輯劉敏 校對王倩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