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近日報道,英國海軍旗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即將率領一支規模龐大的航母打擊群,從樸茨茅斯起航,奔赴地中海和印太地區,展開為期8個月的部署行動。這一事件背后,隱藏著諸多復雜的政治、軍事因素,與美國主導的戰略布局以及北約的動態緊密相連,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產生了深遠影響。
英國航母(資料圖)
英國此次派遣的航母打擊群陣容可謂“龐大”,除了“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這一核心力量外,還包括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并且搭載了4000名英國軍人,涵蓋了海軍、空軍和陸軍。此外,還有12個國家為此次行動提供支持,其中挪威派遣一艘軍艦參與全程部署。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顯然并非偶然之舉。
近年來,北約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動作不斷增加,向該地區增強軍事力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一過程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4個國家明確選邊站隊,積極響應北約的介入。它們均是美國的盟友,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還是“五眼聯盟”成員。美國正是借助這些盟友關系,試圖構建一個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為其霸權戰略服務。
回顧歷史,英國航母并非首次涉足亞太。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就曾闖入南海,試圖展示“帝國余威”,結果卻狀況百出。先是艦載機故障導致趴窩,接著在黑海被俄羅斯實彈驅逐,最后又因新冠疫情暴發,不得不帶著“全艦帶毒”的標簽倉皇逃離,在日本港口隔離收場,淪為國際笑柄。然而,英國似乎并未吸取教訓。
英國航母(資料圖)
一方面,英國試圖通過此舉提升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脫歐”后的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有所下降,經濟發展也面臨諸多困境。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軍事行動,既能討好美國,期望在未來的經貿合作中獲取更多利益,又能借助美國的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找回昔日“日不落帝國”的些許威風。另一方面,英國也想在軍事技術和裝備方面進行試驗和改進。“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自服役以來,故障不斷,如螺旋槳軸斷裂、漏水等問題頻發。此次亞太之行,英國或許希望在實戰環境中檢驗和改進航母及相關裝備的性能。
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受挫后,試圖通過軍事手段向中國施壓,聯合英國等盟友在西太平洋地區頻繁開展軍事行動。然而,美國忽視了中國“本土作戰”所具有的天然地理優勢和后勤保障優勢。美國“勞師以遠”,一旦在該地區輕舉妄動,很可能陷入不可預知的麻煩之中。解放軍時刻枕戈待旦,為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有堅定的決心和足夠的實力應對任何威脅。
英國航母(資料圖)
英國航母此次前往亞太地區,本質上是美國主導的地緣政治博弈的一部分。這種軍事挑釁行為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才是正確的選擇。美國及其盟友應該認清現實,摒棄霸權思維,停止這種危險的軍事冒險行為,共同為構建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世界貢獻力量。而中國也將始終堅定地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