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5日,國民黨白崇禧在河南的三個師遭到襲擊,全軍覆沒,得知消息的白崇禧立馬派出空軍飛機抵達戰場,又額外派人前去打探消息,本想了解一下解放軍到底有多少人?統領軍隊的大將又是誰?來到戰場打探的手下卻傻了眼。
此時的戰場上空無一人,解放軍的隊伍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能在短時間內擊潰白崇禧的整三師,生擒師長等多位將領,作戰隊伍的人數想必不會太少,可是如此浩浩蕩蕩的隊伍,又如何能做到一夜之間吃干抹凈,一點痕跡都不留的撤退呢,這也太神了吧。
素有“戰神”之稱的白崇禧,在和作戰處長覃戈鳴談及此事時,忍不住哀嘆道:“打了一輩子的仗,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敵人是誰都不知道,連人影都沒看到,令人情何以堪?。 ?/strong>
那么,能將“戰神”白崇禧的部下玩得團團轉,牽著鼻子走的解放軍大將到底是誰呢?
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場戰爭的始末。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對解放區進行了全面的進攻,解放軍奮起自衛,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解放軍被分成三股兩翼的作戰格局,以劉伯承、鄧小平為主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作為中路,直奔大別山。
在劉鄧挺進大別山時,出現了一位后起之秀,此人名為陳賡。陳賡出生于湖南湘鄉,1916年加入湘軍,開啟了一生征戰的生涯。在1931年,陳賡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12師師長,參加過第四次反“圍剿”活動,在抗日戰爭中,指揮有序,帶領部隊取得了多次戰斗的勝利。就連陳毅大將軍也曾在毛主席面前夸獎過陳賡,他說:“我們軍隊中有五虎上將,前四位是彭德懷、劉伯承、林彪、粟裕,第五位就是陳賡了”,一向沉穩寡言的陳毅將軍能給予陳賡如此高的評價,這也說明了陳賡所創造的戰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毛主席也曾在解放戰爭期間,對陳賡予以高度評價:“他是我軍前期的優秀將帥,也是除了朱老總、林總等同志,新成長起來的后起之秀”。能被毛主席點名稱贊,可見其作戰指揮水平之高。在挺進大別山的布局中,此時陳賡已經升級為了4兵團,成為了西路主力。為了能給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地區創造時間和空間,陳賡帶著部隊進入河南后,采用獨立作戰的方式,想以此吸引敵軍的主力,此時,陳賡遇到了昔日的熟人國民黨軍第五兵團李鐵軍。雖是敵對陣營,但按照輩分,李鐵軍在提到陳賡時,都會尊稱其為“陳大哥”。
陳賡
身在解放軍隊伍的陳賡又是如何與李鐵軍相識的呢?有這樣一層復雜的關系,他們之間的立場會發生轉變嗎?
陳賡是黃埔軍校一期的學生,還被稱為“黃埔三杰”,李鐵軍與陳賡都是黃埔一期的學生,所以按照輩分,李鐵軍需要尊稱陳賡為大哥。在讀書期間,兩人關系很要好,但這種不錯的交情,只停留在生活和學習兩方面,兩個人的政治思想和觀點各不相同,這也注定了此時兩個人所走上的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和所處的敵對立場。
中山艦事件之后,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十分緊張,但畢竟同學一場,有這樣一層關系在,很難撕破臉,于是陳賡將大伙叫到了一起,想要好好吃上一頓“散伙飯”。在席間,陳賡當機立斷,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朋友歸朋友,但鋼刀歸鋼刀,這種同窗之情,兄弟之情是不能遺忘的,但如果到了戰場,就必須按照戰場的規則來”,正所謂戰場無父子,到了戰場就是敵人。
李鐵軍本想挽留陳賡,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只能在宴會上借酒消愁,酒過三巡后,李鐵軍借著酒勁呵斥了陳賡,還揚言,喝下這杯酒,便與陳賽一刀兩斷,說罷,他便一飲而盡,摔杯奪門而去。
1947年,國民政府將兵力重點集中在了河南等地,老蔣派心腹大將白崇禧全面剿匪,白崇禧令部下李鐵軍駐扎在了河南,陳賡率領部隊進入河南后,才得知駐守河南的,正是自己昔日的同窗。此時二人立場鮮明,所以他們之間的這場戰爭在所難免,但問題是兩人都具有極其豐富的軍事作戰經驗,而且兵力十分懸殊,硬碰硬不是辦法。所以陳賡在進入河南后,一直貫穿著毛主席“肥的拖瘦,瘦得拖死”作戰方針,想要利用計謀讓李鐵軍分散軍隊??烧l知李鐵軍十分謹慎,一直將七個旅的兵力僅僅集結在一起,沒有輕易上當。
陳賡自知身上任務的重大,他也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務并不是殲滅敵人,而是拖延時間,牽制吸引國民黨軍的主力,為開辟新的解放區創造時間和空間。但此時前有狼,后有虎,李鐵軍立功心切,早就想拿陳賡開刀了,自然不愿放過這個機會,于是派兵一路跟隨陳賡兵團,雖不主動出擊,卻將陳賡部隊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但如果開戰,陳賡的兵團實力必定會受到削弱,陳賡身上的任務艱巨,他還要靠自己的兵團來牽制白崇禧的絕大數兵力,而不只是眼前的李鐵軍的兵團。
豁出去拼死一搏,還是避開李鐵軍,上山打游擊,這兩種作戰方案都被陳賡否決了。會議上的眾人有些驚慌,難道這場仗不打了嗎?如此緊要的關頭,陳賽一口氣否決了兩個重要作戰結論,又會想出什么樣的好辦法呢?
陳賡力排眾議,隨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也是著名的“牽?!?計劃,與其被李鐵軍窮追猛打,不如化被動為主動,誘使敵人分散兵力,各個突破,全部殲滅。
陳賡展開了一番分析,并抓住了李鐵軍想要立功的好機會,但陳賡并不是李鐵軍眼中的軟柿子,可以被其隨便欺負拿捏。陳賡決定鋌而走險,向南躍進,直奔敵區武漢。李鐵軍一直等待著這個機會,而此時,陳賡一路向南,深入敵軍腹地,此時的李鐵軍仗著在自家門口,便沒了后顧之憂,于是乘勝追擊,卻不知自己已經是魚兒上鉤了,就這樣,稀里糊涂的帶兵來到了伏牛山山區。
陳賡在山區中占據了優勢,于是就此展開了一場神出鬼沒的游擊戰,此時的李鐵軍還被蒙在鼓里,被陳賡牽著鼻子走了一路,整編三師帶著重武器裝備,一頭扎進了伏牛山。
陳賡的智商完全可以碾壓李鐵軍了,他并沒有把所有主力都集中在伏牛山里,而是將隊伍分為三個旅,分別潛伏在平頂山、許昌一帶,隊伍神出鬼沒,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陳賡故意制造假象,讓兩個旅攻打城門,拿出了所有大炮一頓狂轟濫炸,這才讓李鐵軍相信,這就是陳賡的主力。李鐵軍想要立功,來不及多加思考,便整裝待發,對陳賡的部隊展開了全速追擊。
為了對付陳賡的主力,李鐵軍命將士們拿上重武器裝備,進入伏牛山,可誰知,陳賡的部隊看到李鐵軍靠近后,不戰反退,迅速轉移,把李鐵軍氣得暴跳如雷,兩軍沒辦法正面相遇,根本無法展開戰斗。在這場拉鋸戰中,李鐵軍鬼迷心竅,認為解放軍部隊如同甕中之鱉,越打不到越想窮追不舍,在伏牛山越陷越深。
此時,部隊的士兵們已經開始了抱怨,大軍一路挺進,風餐露宿,失去了體力,戰爭又遲遲打不上,難免失去了一些積極性。而陳賡此時都做了什么呢?
在牽制李鐵軍主力的同時,陳賡已經為大部隊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并且趁著李鐵軍主力離開,深入腹地,在河南中部開辟了新的解放區,發展了各地地方武裝力量。
此時的老蔣很快就意識到,解放軍此次的目的是威脅華中,并借機挺進湖北一帶,對國民黨統治區心臟腹地予以一記猛烈的重擊。不懂軍事的老蔣亂了陣腳,只能下發命令,讓李鐵軍趕緊帶著隊伍奔赴許昌,經過長途跋涉后,李鐵軍的隊伍徹底失去了戰斗力,而此時,陳賡抓住時機,僅用了一晝夜的時間,便將其全部圍殲。
白崇禧聽到消息后,十分震驚,李鐵軍整三師的兩個旅在一晚上的激戰中,被全部殲滅,這讓“戰神”的臉該往哪擱呢?可令白崇禧沒想到的是,打臉的不止軍隊被擊潰,還有這只神出鬼沒的解放軍隊伍。
白崇禧命手下前往戰場打探消息,本想看看解放軍兵力有多少,了解統兵帶隊的是誰,卻一無所獲。這樣快準狠地打法和驚人的作戰能力,讓白崇禧有些后怕,可是他卻連這個領兵帶將的神人是誰,都無從知曉。
這場戰爭,不僅讓李鐵軍慘敗,在國民黨軍隊中失去了威信,也讓白崇禧顏面掃地,戰神威名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白崇禧心里多少有點憤怒,可是他卻不知道將這份憤怒發泄到誰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