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21日電 題:當“科技感”碰撞“文化味”——在壽光菜博會感受現代農業“新花樣”
新華社記者叢佳鑫、王志
現代農業與人工智能強強聯合,“菜+AI”擦出火花。4月20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開幕。農業科技領域的全新技術、最新成果“爭奇斗艷”,讓眾多游客大開眼界。
“人不用下地,只要用手機簡單操作,機械狗就把打藥的活兒包圓了!”在蕪湖快螳螂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款打藥機械狗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公司總經理唐小華介紹,這是公司將冷霧機與機械狗結合而成的創新應用,兼具冷霧機高精度滴霧噴射和機械狗靈活性、環境適應性強的優勢,既節水又能有效降低化肥和農藥用量。
蔬菜均勻分布在垂直排列的育苗盤上,隨著鏈條的轉動,如同乘坐摩天輪一般上下循環移動。哈爾濱苗生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林告訴記者,這種垂直立體自動換位的種植模式,可以在轉動狀態下實現采光、溫度、澆水的均勻性,提升蔬菜品質。
智能噴霧機器人、智能授粉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噴霧、授粉、巡檢全流程自動化;番茄樹、茄子樹、辣椒樹等蔬菜樹式栽培模式,在最新數字農業技術的加持下,進一步挖掘蔬菜單株生長潛能;新型植物工廠、移動式全自動食用菌栽培箱、垂直立體自動換位栽培模式、魚菜共生模式等代表未來設施農業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成果,展示著數字農業的魅力。
“用良種和好的種植方法改造傳統種植業,可以提高產品品質、確保綠色健康,讓消費者更放心。”來自四川的葡萄種植戶李先生第一次來到壽光菜博會,他希望能把更好的設施引入他的葡萄大棚。
“參觀壽光菜博會十幾次,感覺今年的菜博會更加重視農文旅融合,科普效果更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二級教授李建明說。
“古人用秸稈給蔬菜‘蓋被子’,我們今天用傳感器控制大棚溫度,原理竟一脈相承!”在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蔬香里”研學館內,初中學生王軒手持溫控儀,對比著《齊民要術》記載的“草秸覆菜”與現代大棚的數字化管理,驚嘆連連。
研學課程負責人周少波介紹,研學館以“解密科技”為核心理念,設置四大主題實驗室,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學習古人的農業智慧,感受現代農業技術躍遷。
壽光菜博會自2000年首屆舉辦以來,堅持“蔬菜搭臺、經貿唱戲、文旅融合”,已成為科技示范引領、行業交流合作、農業觀光旅游、助力“雙招雙引”的重要平臺,累計吸引3400多萬人次參會參展。壽光市副市長朱永紅說,壽光始終堅持創新引領、與時俱進,精心設計各個展館和展區,不斷引進各類展商,追逐前沿科技、對接新興事物,豐富體驗,力爭讓每位游客都“滿載而歸”。(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