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張愛玲,不愧為文學大咖,她的文字如皎潔明月,平靜中不乏俯視一切的王氣,恬淡、直白而灑脫氤氳。她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
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多數男人可能是這樣,也許女人也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就不再珍惜,就成了墻上的蚊子血,視之惡心;徐志摩在膜拜林徽因時,張幼儀就成了那顆礙眼的“紅玫瑰”。但是,林徽因早已名花有主,人家和梁思成彼此傾心,徐志摩想要插一腳,被梁思成筑起的城堡擋在門外,徐志摩的宵想成為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之后,徐志摩和朋友王庚的妻子陸小曼擦出火花,在愛恨情仇、錯綜復雜、糾纏不清的紛紛擾擾中,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而同一時期,徐志摩在和陸小曼交往時,同時也和一位才女來往,那就是凌淑華,一個才華橫溢,在文學、繪畫方面都取得成就的女子。
凌淑華是當代著名小說家、畫家,曾經和冰心、林徽因齊名,并稱“文壇三才女”,泰戈爾稱贊她,與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徐志摩則稱她是中國的曼斯菲爾德(英國著名美女作家)。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女卻因感情問題而跌落神壇,為人詬病,成為有瑕疵的寶石。
01
凌淑華出身官宦、繪畫世家,她的父親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緒19年的舉人,和康有為是同榜進士,歷任清朝的一些重要官職,他擅長詩詞篇章,熱愛繪畫,曾經與齊白石、陳寅恪等著名畫家交情過甚。凌淑華姊妹兄弟共15人,她排行第十,母親是父親的第四夫人,因為她是母親的第三個女孩,在重男輕女的封建家庭,母親很不待見她,幸好她秉性聰慧,才得父親寵愛。
在這種“往來無白丁”的家庭環境中,凌淑華修煉成了一個大家淑女,她 從小就受到藝術的熏陶,她非常熱愛繪畫。有一次,她父親的朋友看到,凌淑華在自家后花園畫的山水風景時,大加贊揚,夸她有繪畫的天賦,就建議她的父親為她尋訪名師。就繆素筠成了她的師傅。
繆素筠其人,是個著名的女藝術家,是深受慈禧太后寵愛的著名畫師。因為丈夫陳瑞在她懷孕時去世,她只得在娘家生下孩子,靠賣畫為生,撫養孩子。慈禧晚年,為了顯示自己高大上,附庸風雅,開始繪畫練字;繆素筠以一幅《秋韻深遠》博得慈禧贊賞,以后頗得慈禧寵愛。直到慈禧去世后,繆素筠才得以出宮。她游遍名山大川,后來,繆素筠收了三名女弟子,其中就有6歲的凌淑華。凌淑華在跟隨繆素筠學習時,深得師傅喜愛,進步很大。
02
1921年,凌淑華考入燕京大學,攻讀外文系;她在外文系選修的課程已滿,可是,她又特別喜歡文學,她非常想要選修周作人文學課《新文學》,根據制度二者卻不能兼顧。彼時的周作人在文學上的造詣頗深,似一顆耀眼明珠,頗具影響力;后來,周作人曾和錢玄同、沈士遠等多位名人合辦新聞學社,并且發表《信仰自由宣言》重在申述信仰自由。凌淑華想到了給周作人寫信,要拜他為師,于是周作人收到一封來自大家閨秀驕傲矜持又頗具鄭重的信,信中說,如果你不同意,就是阻止這個世界了解中國女性的所思所想。凌淑華得償所愿成了周作人的徒弟,她經常出入周作人的府邸,接受周作人的輔導。從此,凌淑華文思泉涌,發表多篇小說。
凌淑華的作品以文筆細膩見長,尤其是心理描寫;她的經典之作《酒后》,在1925年1月發表后,曾經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后來,竟然形成一股“酒后派”的文學小流派。小說的女主人公采苕竟然要當著丈夫的面,吻一個有婦之夫,并且請求丈夫允許,真是一個開天辟地“滑天下之大稽”的請求。不得不說主人公的膽大妄為,或許酒壯英雄膽,或許早已芳心暗許;這篇小說以對對話的極致細膩描寫,揭示處在當時社會的女性心理,那種對男性欲說還休、欲掙脫還依戀、欲罷不能的心理。
此小說誕生在五四運動前后,凌淑華這個從大家族修煉出來的知性女,渴望自由,以及新舊思想的碰撞,都在小說中暗示出來。青年對自由的覺醒,愛恨的率真以及敢于直視內心的需求,有心人都能體會到。這本小說也許就是寫凌淑華出軌外國人朱利安時的心理狀態。據說小說中的男女主角就是凌、陳兩人。
多才多藝的凌淑華,在燕京大學時,還受到文化藝術界一代怪杰辜鴻銘的教導,使她打下古典詩詞和英文的基礎;繪畫方面則拜多位名師學習,她夯實了基礎。
03
1924年5月,印度詩人、文學家泰戈爾來華訪問,當時,北京大學的接待人員是陳源和徐志摩。恰好,陳師曾和齊白石多位畫家在京成立畫會,大家商議開會地點時,陳師曾建議在干面胡同凌淑華家的大書房舉行,以畫會友,以茶代酒。凌淑華邀請陪同泰戈爾訪問的印度畫家蘭達·波士赴會,結果,蘭達、泰戈爾、徐志摩和陳源四人一同赴會,皆成座上賓。
在茶話會上,作為主人的凌淑華自然是最吸睛的,加之她光彩照人,口吐芬芳,珠璣滿腹,很快就成為焦點,成功引起兩位才子徐、陳的好感。自此,徐志摩和陳源開始追求凌淑華,徐志摩熱情奔放,積極主動;陳源性格含蓄,溫水煮蛙;半年后,徐志摩這個詩壇才子才情溢彩,他和凌淑華頻繁交往,感情升華,據說,光來往的信件就有80多封,對于奔放似火的感情,凌淑華認為徐志摩是真情實意,一片癡情,豈不知徐志摩是個花癡,他當時處于追求林徽因失敗,又和張幼儀離婚,急需情感撫慰,此時的凌淑華可謂久旱甘霖,兩人郎情妾意,一拍即合。
就在別人都以為女貌郎才的一對璧人能夠締結秦晉時,徐志摩的好友王庚卻把妻子陸小曼推入徐的懷中,王庚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在軍隊常年顧不上如花似玉的名媛交際花妻子,就拜托好友照顧。誰料徐、陸二人擦出火花,徐志摩妥妥地把陸小曼照顧成自己的女友,同時,情書翻飛,情意綿綿,你儂我儂。
據說,在此期間,因為徐志摩一個小失誤竟然弄成了一個笑話。徐父對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非常氣憤,經常呵責他,一次,徐志摩有病,徐父探望,恰逢王庚也在,徐父又在斥責徐志摩離婚之事,徐志摩趕緊為自己辯解,說自己和才女凌淑華情投意合云云,并從枕頭下拿出凌寫給讓他的書信,讓父親閱讀;也許老天捉弄徐志摩,當時他父親和王庚看到的卻是陸小曼的情書,尷尬至極。王庚絕非能夠想到妻子已出墻于徐志摩,這個錚錚硬漢至此才看清好友和妻子的廬山真面目,他決絕地離婚,成全陸小曼兩人。
愛恨糾纏,一地雞毛,凌淑華被拋在一邊,在感情糾葛痛處掙扎的她,接受陳源,并于1926年結婚。魯迅曾經諷刺陳源,傍上個富婆;的確,據說凌淑華的陪嫁頗豐,整整28間房的豪宅,羨煞了多少人!
04
對于徐志摩的感情,凌淑華久久沒能割舍,在她回憶往事時,曾寫下一句話:“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斕的光彩,記憶的屏障中,曾經心動的聲音已漸漸遠去。” 其實,陳源的才氣不輸于徐志摩,他既是文學家、翻譯家,又是留學回歸的博士。可惜,我心本將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他們這對才子佳人的婚姻,卻沒有別人想象中的“琴瑟和鳴”。
1929年,由于種種原因,陳源離京赴武漢,在武漢大學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以及外國文學系主任,陳源想讓凌淑華做一個“賢妻良母”,回歸家庭,而凌淑華卻不喜歡這種生活,是明珠就要發光,有才華就要貢獻國家,一言以蔽之,不能浪費社會資源。她是個有上進心,不甘平庸的才女,豈能做淺水蛟龍。
凌淑華在武大謀得教授一職,她與蘇雪林、袁昌英結為好友,三人在文學創作上盛極一時,并稱‘珞珈三杰’,凌淑華與胡適、徐志摩等眾多文學大佬情誼深厚,當時,凌淑華在繪畫上的才能也令人仰望,她多次舉辦畫展,一時成為風云人物。正是她的風姿卓越和絕世才華吸引了那個來自英國的渣男朱利安。
朱利安是陳源聘請的外文教師,曾就讀過劍橋大學,是一個辯論家、詩人。他和凌淑華摯愛的徐志摩就讀同一所大學,又都和某一位知名教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朱利安因凌淑華的優雅和才華而傾倒,凌淑華則是因對徐志摩的情愫而嫁接在朱利安身上,而不自知,也許是凌淑華的潛意識。
朱利安習慣于英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性開放的態度,他所處的家庭是個龐大的出格家庭,據說,朱利安在給他母親的信里,把凌淑華編號為“十一”,是第十一個女友的意思,可見朱利安萬花叢中過的,片片倶沾身。凌淑華盡管已結婚,但拘囿自身的教養和時代烙印,她的主動性要少些。人總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墜入愛河的人總會做出有違常理的事,他們約會,躲避著陳源和熟人,總是不能盡興,于是,凌淑華借口探望北京的老師,和朱利安分兩路,共赴北京。
在北京,凌、朱二人出雙入對,儼然一對情侶,甚至,凌淑華帶朱利安去拜訪北京的眾多作家和繪畫朋友,一時在京攪動了整個名流社交,他們從1935年相識到1937年東窗事發,這2年是凌淑華最意氣風發、揚眉高光的時光,朱利安辭去工作回國,后來參加二戰在西班牙內戰中受傷身亡。
陳源則包容凌淑華,在以后的日子里,兩人長期分居,形同陌路,靈芝變野草,以后的生活更是各自為營,直到1970年陳源去世,凌淑華依然是和女兒陳小瀅相依為命,因懷念故鄉,病重的凌淑華在1990年執意回到北京,6天后去世,享年90歲。
有趣的是,凌淑華臨終時,嘴里念叨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志摩志摩,你在哪里~
可見,凌淑華的摯愛是徐志摩,那個最先讓她心動的男子。
可惜,一代才女凌淑華,過早封筆,她發表的小說如《酒后》等,大都是1935年之前的作品,這是文學界的一大損失。
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充實自己,人物精彩,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