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紅星新聞等媒體報道,英國議會通過緊急法案,欲從中企手中接管英國鋼鐵廠。這座位于英格蘭斯肯索普的鋼鐵廠,原本隸屬于英國鋼鐵公司,是英國國內最后一座能夠生產原生鋼的工廠,對英國的建筑業、鐵路運輸等關鍵產業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國鋼鐵廠(資料圖)
2020年,中國敬業集團基于市場考量,收購了英國鋼鐵公司。此后,敬業集團為維持該工廠的運營投入巨大,累計投資超過12億英鎊,還為當地創造了3500個工作崗位。但現實卻很殘酷,近年來,該工廠盈利狀況持續惡化,每月面臨高達70萬英鎊的虧損。在這樣的壓力下,今年3月底,敬業集團無奈決定關閉英國高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議會迅速做出反應。當地時間4月12日,英國議會通過緊急法案,賦予政府部門控制該鋼鐵廠的權力,旨在確保工廠繼續運轉。為推動這一法案通過,議員們上周末緊急“加班加點”開會討論投票,如此緊張的態勢,上一次出現還是在馬島戰爭期間。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宣稱,由于英國政府和中資企業未能達成協議,只能通過立法來獲取英國鋼鐵公司的控制權,甚至還表示下一步可能會將英國鋼鐵公司國有化,并按照“公平的市場價格”向股東支付股份。
英國鋼鐵廠(資料圖)
英國政府的舉措無異于飲鴆止渴。在全球鋼鐵產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英國鋼鐵廠因技術落后、成本高企,已連續多年深陷虧損泥潭。即便如此,英國政府仍執意保留這座 “象征意義大于經濟價值” 的工廠,根源在于不愿成為七國集團中唯一喪失原生鋼生產能力的國家。這種對產業 “完整性” 的執念,讓英國忽視了更長遠的經濟后果:當政府以行政手段強行干預市場決策,無異于向全球投資者傳遞出 “英國市場規則不可靠” 的危險信號。長期以來,中國企業懷著推動中英產業互補的誠意,積極參與英國制造業升級,大量資本注入英國高端制造、基礎設施等領域。但此次事件后,國際資本必然重新評估在英投資風險,原本洽談中的合作項目或將被迫擱置,英國制造業剛剛顯現的復蘇苗頭也可能因此夭折。
4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敬業集團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基于市場化原則同英方開展合作。對于目前英鋼經營遇到的困難,雙方應本著互利原則商談解決。林劍強調,希望英國政府公平公正對待在英投資經營的中資企業,保護其正當合法權益,避免將經貿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響中國企業赴英正常投資合作的信心。此前,4月13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回應相關問詢時,也指出英國鋼鐵企業普遍遭遇困難是客觀事實,如英國鋼鐵產量幾十年來持續下降,今年2月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征收25%的關稅,進一步加劇了該行業的財務壓力,這些外部因素都不應成為英國政府不合理干預中企的借口。
英國首相斯塔默(資料圖)
此次英國鋼鐵廠風波,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折射出西方部分勢力在對待中國投資合作時的矛盾心態。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經濟脫鉤”根本行不通。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是基于合作共贏的理念,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而英國政府這種不顧市場規則、隨意干涉中企正常經營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中企利益,也破壞了自身的投資環境。
在當前國際格局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的關鍵時刻,中國始終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秉持著公平、公正、開放的原則開展對外投資與合作。中國的發展是靠自身努力,是億萬勞動者智慧和汗水的結晶。而那些企圖通過破壞國際規則、制造貿易壁壘來遏制中國發展的行為,最終都將被歷史證明是徒勞的。英國政府若想真正解決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就應摒棄政治操弄,回到理性務實的合作軌道上,與中企共同協商,尋找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這樣才符合雙方的長遠利益,也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