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F20250321
自我成長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1002 篇文章
在開始閱讀之前請大家做一個練習:
把自己想象成大海里的一只小海葵。
為了生存,你需要保持靈活性。
你需要打開自己,才能滿足需求(吃浮游生物,從周圍環境中獲取信息,與其他海葵建立聯系,體驗海流拂過小海葵觸須的快樂)。
然后,你需要閉合起來,以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傷害(同時也保護你的食物)。
就像海葵一樣,我們需要靈活地向他人開放,同時保護好自己。
而找到人際關系中的可持續性,意味著能夠根據情況靈活地開放和關閉自己。那么,你到底該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界限問題呢?
今天一杯咖啡的文章,就為你分享如何靈活設定界限:
靈活的界限
回想一下,你是否曾在一段關系中為靈活設定界限而掙扎?
這種搖擺往往發生在開放與封閉的兩端:
過度開放讓你反復受傷,過度封閉雖能自保,卻發現無法達成內心期待。
你可能對在關系中作出準確的評估感到困難,而這妨礙了你靈活設定界限。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實踐一種新方法!
保持靈活、可持續、富有同理心的界限,需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環境中有哪些資源可用。
正如內德拉·格洛佛·塔瓦布(Nedra Glover Tawwab)所說:
“界限不是墻。墻將人們擋在外面,而界限則向人們展示應該怎樣與你相處。”
界限是情感的“皮膚”
想象一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維護著身體內部與外部世界的界限。
它需要對進入和離開我們體內的東西保持靈活性。
如果我們的皮膚不讓營養物質和陽光進入,皮膚就會變得干燥,身體就會營養不良。
如果我們的皮膚不讓毒素出去,那么我們可能會長痘痘、膿腫甚至出現可怕的感染!
情感界限也是如此--
我們需要接受滋養我們的東西,并釋放對我們有毒的東西。
正如布琳·布朗博士(Dr. Brene Brown)所寫:
“界限是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先決條件。
除非我們明確知道我們與他人的關系在哪里結束和開始,否則我們無法與他人建立聯系。
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自主權,那么人們之間就不存在同情或同理,只有糾纏不清。
界限與控制的區別
界限與控制的本質區別在于:
界限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情感和心理健康而設定的邊界。
它允許我們能夠接納那些能帶來安全感、愉悅感、滋養感和聯結感的資源,同時保護我們免受不必要的負擔、消耗或傷害。
另一方面,控制則是試圖支配他人的行為或感受。
例如,設定界限可能會這樣說:
“下班后我需要一些安靜的時間來補充能量,因此下午 6-7 點之間,我無法接聽電話。”
而控制可能聽起來像是:
“你下班后不準給我打電話,因為我要獨處。”
第一句話明確表達出一種個人需求,而第二句話則試圖支配他人的行為。
當我們用控制來威脅某人的自主權時,通常不會有好結果。
他們會進入防御模式,而非順應我們的需求,我們會浪費精力試圖讓別人做某事!
含有貶低或指責的界限
有時候,我們會用貶低或指責的方式來設定界限。
雖然這種方式也許能傳達出你的需求和底線,但它同時也會侵蝕關系,埋下怨恨與疏離的種子。
當我們用評判性語言劃界時,對方更可能啟動心理防御機制,而非真正尊重我們的邊界。
例如,面對總在最后一刻爽約的朋友,帶有審判色彩的回應可能是:”你老是放我鴿子,這太自私、太不考慮別人了!”
盡管這種挫敗感可以理解,但這類表達往往讓對方陷入防御狀態,既無法有效傳達你對關系可靠性和尊重的核心需求,又可能激發對方的對抗或逃避行為。
以同理心劃定界限
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和富有同理心的界限,需要以善意和共情來傳達需求與底線。
這種溝通方式承認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困境與挑戰,并致力于尋求對雙方有益的平衡點。
讓我們再以那個取消計劃的朋友為例。
富有同理心界限的表達可能是:
“我珍惜我們的友誼和我們共度的時光。當計劃在最后一刻被取消時,我感到失望和受傷。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找到一種方法來履行我們對彼此的承諾嗎?”
這種表達方式既清晰傳達了對方行為對自身的影響,又以合作姿態邀請對方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界限意味著對你
最重要的事情說“可以”
有時候,人們很難去溝通界限,因為他們認為界限會傷害他人或對他人不利。
畢竟,我們可能會告訴某人我們不會滿足他們的需求或要求。
然而,我們是有限的生命體,我們在這個星球上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們只有這么多的“可以”!
你要對自己寶貴的生命負責,你必須對那些毫無意義地消耗你的渴望、要求和承諾說“不行”,而對那些有意義和滋養生命的事情說“可以”。
富有同理心的界限設定是一項需要練習、耐心和專注的技能。
此外,它常常會激起別人對你的憤怒,因此它需要你的信念!
這種信念來源于這樣一種信仰:
作為地球上的存在,你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
它也來源于一個踏實的過程:
看見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清晰而友好地傳達它們,并愿意進行對話和妥協。
有時,我們不了解我們想對什么說“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空間來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通過以同理心對待界限,我們在關系中創造出更深層次的理解、成長和聯系的空間。
End
作者 |杰米·L·盧斯克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他指導退伍軍人、操作員、領導者、開拓者和創意人員以清晰的目標和方式應對創傷后的困難與損失。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冰山(247)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殷越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