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年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嘗試一條更勇敢的道路”
在你的內心深處
是否有著這樣的沖動——
渴望奔赴祖國西部,服務人民的同時
也鍛造出真正的自我
站在畢業的十字路口
如果你還沒想好未來怎么走
西部計劃或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深入基層,在廣闊天地中成長
更有考研加分、就業支持、工齡計算
等政策保障
距離報名截止還有最后20天
你,準備好了嗎?
??????
西部計劃
西部計劃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人才工程,為廣大青年搭建了到西部基層施展才干、報效祖國的廣闊舞臺。
今年預計新招募西部計劃志愿者約5萬人。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期為1至3年,服務協議一年一簽。 為激勵志愿者服務期滿繼續扎根基層, 國家在升學、就業、培訓培養等多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
服務內容
西部計劃設鄉村教育、服務鄉村建設、健康鄉村、基層青年工作、鄉村社會治理、衛國戍邊、服務新疆、服務西藏等8個專項,90%以上服務崗位設置在鄉鎮及以下。
各專項簡介及選拔標準
報名方式
5月10日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 可通過微信公眾號“西部志愿匯”(菜單欄中的“我要報名”)或登錄西部計劃官方網站(http://xibu.youth.cn) ,在西部計劃報名系統中注冊報名。
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
近日
團新疆區委書記艾山江·艾塔洪
團廣東省委書記冉波
來校調研交流西部計劃相關工作
艾山江·艾塔洪表示
團新疆區委將做好服務保障
歡迎更多學子通過西部計劃
參與新疆建設
冉波對華農學子
積極投身基層、甘于奉獻的精神
給予高度評價
鼓勵更多同學踴躍參加西部計劃
在基層實踐中收獲成長與進步
在新疆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服務西部,又有怎樣的收獲?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用三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資源環境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王祚東
王祚東與西部的故事,開始于一次支教活動。2018年,他加入西部麥田助學團,前往甘肅開展支教活動。西北壯麗的自然風光、豪邁的人文風情深深吸引著他。從那之后,支援西部的想法開始在王祚東的心里萌芽。
“用三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2020年本科畢業之際,他毅然選擇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并且一干就是三年,直至2023年圓滿完成服務期。
王祚東正在回收核桃
葉城縣是“中國核桃之鄉”。為了幫農戶拓寬銷量,很多干部開始在抖音、朋友圈里帶起了貨,并承擔起收購、寄送等工作。
最讓王祚東印象深刻的,是在幫助當地銷售核桃時遇到的一家農戶。那天傍晚,他和同事走進一家農戶,“洋阿克(核桃)”,王祚東用蹩腳的維吾爾語說明來意后,維族老爺爺拉著他的手往院子里走,端出自家舍不得吃的、本地最好的黑葡萄招待他們。
院子里堆著十幾袋核桃,老爺爺一袋袋打開給他們看。王祚東連忙表示不用這么做,他們全部收購了。“老爺爺緊緊地握住我的手,嘴里不停地說著‘熱合麥特(謝謝)’,回去的路上,同事告訴我,他知道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他們很早就把好的核桃挑出來,并洗好曬干。這樣的熱情淳樸與信任,成了我繼續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王祚東還參與了葉城科技館青少年展廳的改造,完成了方案設計、物資采購和現場布置等工作,改造后的展廳獲得參觀者一致好評。此后,他積極為科技館的發展出謀劃策,舉辦主題參觀、科普研學等大型活動,并主動提議和承擔起當地科普大篷車的改造工作,為大篷車制定新的行程表,定期在各校園、社區、村委會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幾年里走遍了全縣20多個鄉鎮的50多所學校。
三年來,他幫助老鄉賣石榴、紅棗,協助當地完成科技培訓等任務,用青春丈量葉城的每寸土地,從老鄉口中的“外來人”變成了親切的“阿達西(朋友)”,在服務西部的平凡崗位上,他找到了青春最好的模樣。
“嘗試一條更勇敢的道路”
經濟管理學院2021屆本科畢業生蘇湘鈿
在畢業之際,不同于大部分同學選擇的考公、考研和去企業,蘇湘鈿想嘗試一條更勇敢的道路。認真考慮后,他決定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
蘇湘鈿被分配到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十一團草湖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剛接手工作時,由于不熟悉業務,他一度感到迷茫,工作中也難免出錯。但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他很快適應了崗位要求,工作逐漸步入正軌。
工作中,蘇湘鈿認真負責,通過編寫操作文檔、簡化流程,幫助連隊業務人員快速掌握土地確權資料移交工作要點。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他主動加班加點整理相關材料,經過兩個月的不懈努力,最終按要求完成了全團近千名職工的材料整理和移交工作。
在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中,蘇湘鈿堅守于連隊一線,不論風吹日曬,緊盯連隊的工作進度。每日停工后,他還會認真復盤,分析有哪些可改進的地方,并及時反饋。在春耕之際,他積極與連隊對接,了解播種灌溉進度,核實種植面積,確保工作“不誤農時”。
他還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到養老院送溫暖,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參與“保護母親河”凈灘行動,在蓋孜河邊清撿垃圾雜物,保護當地河湖環境;尋訪團鎮的退伍老兵,記錄老一代兵團人扎根邊疆的感人事跡。
這段新疆歲月,讓蘇湘鈿真切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點點滴滴,更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2023年服務期滿,離別時,他在朋友圈這樣寫道:“回去的路上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我們一起做過年夜飯,打過牛肉丸火鍋,有過笑聲,也有過爭吵。日常的瑣碎充滿著,此起彼伏的笑聲飄蕩著,現在一切又重歸于近七百天前的平靜,有緣分才會有羈絆,我很幸運在這里遇見很多很好的人,我永遠不會后悔我做的這個選擇。”
“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屆碩士畢業生王家輝
在山西農村里長大的王家輝親眼見證了村民、村貌的變化,“我想要為鄉村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成為真正的建設者。”2024年6月中旬,完成碩士學業的他毅然決定成為一名新疆的公務員,投身到基層建設之中。
“新疆的發展需要年輕人”,帶著這份熱忱,王家輝背上了行囊,成為一名喀什地區莎車縣的基層干部。從羊城廣州到邊陲莎車,他跨越千山萬水,力求把所學知識轉化成援疆的力量。面對陌生的環境、不同的風俗,他沒有退縮,“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
王家輝做的筆記
在黨校培訓期間,一本寫滿維吾爾語日常用語的筆記本被王家輝隨身攜帶,“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必須下功夫學好”。如今,他已能用簡單的維吾爾語與群眾交流,“亞克西姆賽斯(你好)”、“熱合麥特(謝謝)”等親切的問候語化作了打開心門的鑰匙,成功拉近了他與當地居民的距離。
王家輝拍攝的當地風景
莎車縣的工作充實而忙碌,走訪農戶、政策宣講、整理材料......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王家輝都一一落實到位。目前,他主要負責辦公室業務,除了領學各種應知應會、法規條例,還需要將政策信息轉發給相關部門,傳遞給當地農民。走訪入戶時,他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政策,“要把政策講明白,讓群眾真正受益”。
工作之余,王家輝游覽了喀什古城、帕米爾高原等地,他說:“新疆的壯美風光和淳樸民風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里。”過去9個月的見聞讓他更加堅定扎根邊疆的決心。對于未來,他表示:“無論什么崗位,我都會不忘初心,持續為邊疆發展貢獻力量。”
歡迎廣大同學加入西部計劃
到祖國邊疆
邂逅世間絕美風景
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收獲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更多詳情可點擊下方進行了解
??????
/這個廣東靚仔,成了新疆鄉親的“好巴郎”!/
/進豬羊圈、爬深山溝,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他選擇……/
/這個故事,怎么講都不為過/
-SCAU-
來源 | 校團委
整理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余思睿 伍紫璇
圖 | 受訪者提供
編輯|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余思睿
初審 | 曾子焉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