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4月21日電 題:一縷茶香中的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劉巍巍
谷雨時節的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山林郁郁蔥蔥,山坡上,成片茶樹在晨霧中吐露新芽,村里的云泉茶采摘旺季已然到來。
在樹山村,炒茶是農民的必備手藝。爐灶上的大鐵鍋被燒熱后,炒茶師傅用雙手翻炒鍋中茶葉,高溫殺青、揉捻成形、搓團顯毫、文火干燥……
“控制火候是關鍵,太高太低都不成。”戈家塢茶果專業合作社炒茶師傅岳錦明說,“前期茶葉數量較少時,我們采用手工炒茶。如今,隨著氣溫升高,茶樹新芽長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多,茶葉數量上去了,手工炒制速度跟不上了。”
為此,戈家塢茶果專業合作社啟用機器炒茶。新鮮茶葉被集中轉運到合作社的茶葉加工房,工作人員將鮮葉嫩芽倒入傳送帶,隨著自動化設備運行,殺青、揉捻、做形……一氣呵成。人工40分鐘只能炒制半斤茶葉,機器5個小時可以炒制120斤茶葉,大大提高了效率。
云泉茶是樹山村茶文化的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品質優良、茶水甘甜是云泉茶的優勢,村里云泉茶年產量9噸左右,每年茶葉都不愁賣。”戈家塢茶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陸靜琴笑著說。
在品牌化戰略引領下,云泉茶獲得綠色食品認證、“陸羽杯”名特茶優質獎等,樹山村通過“茶旅融合”吸引游客體驗采茶、制茶,形成“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良性循環。今年一季度,村里接待游客43.13萬人次,同比增長10%。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樹山村以茶為媒,探索“技藝傳承+職業賦能”新路徑。
“歡迎報名我們的初級茶藝師培訓班,開班時間和課程安排稍后會發在群里,敬請關注。”通安鎮富民培訓基地茶藝師培訓班已開設3期,累計培訓初級和中級茶藝師約70名。
王鳳曾是基地茶藝師培訓班的學員,并在基地參加了西點師、創業培訓等課程。去年,王鳳與朋友合伙在樹山村開設了一家園林式人文餐廳,將私房菜與茶文化結合,推出茶宴等特色餐飲,吸引大批食客、茶客前來體驗打卡。
“小茶葉做出大文章。”王鳳說,眼下,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學藝、創業,飄著茶香的鄉村振興畫卷越來越美。(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