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屏新聞記者在昆明各大菜市場發現,已有青梅上市售賣,每公斤價格在30元左右。賣青梅的商戶告訴記者,目前售賣的青梅主要來自廣東,云南本地的青梅還有半個月左右成熟,會在5月至7月集中上市。
青梅:
藥食同源的“酸味寶藏”
每年春末夏初,云南山林間青翠欲滴的梅子綴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酸甜交織的果味。
從古至今,這枚不起眼的小果子始終在中華文明的飲食與醫藥文化中占據獨特地位。它既能化身文人筆下的風雅意象,又能成為尋常百姓家的藥食良方。如今,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復興,青梅這一承載千年智慧的果實,正以更豐富的姿態回歸現代生活。
當現代都市人將梅子酒放入冰箱冷藏時,或許不會想到,這瓶梅子酒的香味,正延續著千年來中國人對自然饋贈的珍惜與創造。與此同時,云貴地區的青梅制品衍生出數十種形態,印證著“以梅養身”的智慧傳承。
云南:
青梅飲食文化的集大成者
青梅,這一南方夏季的時鮮果品,不僅承載著“望梅止渴”“青梅煮酒”的文學韻味,更在餐桌上占據著一席之地。我國許多地區都有泡制青梅酒,腌制青梅果脯、蜜餞的習慣。作為我國青梅主產區之一,云南更是將“吃梅”的技藝發揮到極致。
在云南民間,青梅既是調味魔法師,也是健康守護者。青梅除了被做成獨特的雕梅、燉梅、話梅外,還常被制成酸梅湯、烏梅汁以及梅子酒、梅子醋等飲品。云南民間在煨煮肉類時,還喜歡放數粒梅干,使得湯鮮肉嫩。
中醫解讀:
青梅可生津解渴、刺激食欲
青梅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哪些情況下不能食用?就此,記者采訪了臨滄市中醫醫院副主任護師張慧。
張慧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青梅性溫平,味甘酸,歸肝、脾、肺、胃、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的作用。青梅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纖維素等營養成分,能刺激胃酸的分泌,促進食物的代謝、消化和腸道的吸收,有利于改善調節腸胃功能,可生津解渴、刺激食欲。
烏梅是青梅的加工炮制品,在中醫中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嘔吐等。但外感咳嗽、濕熱瀉痢以及胃酸過多者不宜多食。
解鎖青梅的多種吃法
青梅雖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但很多人卻對它酸酸的味道敬而遠之。在此,張慧向大家推薦了幾種適合本季青梅的制作方法,不妨嘗試一下,解鎖這顆“酸味小青果”的健康魔力。
青梅酒:將洗凈晾干的青梅放入玻璃罐中,加入碎冰糖和白酒,密封后存放在陰涼避光處,3個月左右即可飲用。本品有和胃止嘔、止瀉之功,用于夏季腸胃不和,嘔吐腹瀉。 青梅汁:將新鮮青梅對半切開,將切好的梅子和冰糖蒸煮多次以獲取汁水。青梅汁酸甜可口,十分開胃。 青梅漬白糖:每日吃1至2枚白糖梅子,既可生津解渴,又可預防腸道傳染病。 烏梅:夏季青梅果實近成熟時采收,低溫烘干后悶至色變黑,就制成了烏梅。烏梅為藥食同源物質,食用方式多樣。
以下青梅食療法有個體差異,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烏梅糖水:烏梅肉1.5g,紅糖適量。月經期連用5至7天,可用于氣虛型月經過多等癥。 烏梅麥冬湯:烏梅30g,麥門冬15g。加水煎湯后服用,可澀腸止瀉、生津止咳。 烏梅茵陳蜜:烏梅肉250g,茵陳100g,蜂蜜1000g。將烏梅、茵陳放入砂鍋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兩大碗,同蜂蜜一起倒入大瓷盆中,加蓋,上鍋隔水蒸2小時,離火,冷卻,裝瓶備用。每次1至2匙,每日2次,飯后開水沖服,3個月為一療程,可緩解慢性膽囊炎。
挑選青梅小貼士
如果是用來泡酒腌漬,建議選擇果皮青綠、硬挺無傷的未完全成熟果;如果是用來制醬、煮飲,可選用稍軟微黃的成熟果,風味更濃。
開屏新聞記者 李松梅 攝影報道
一審 朱婉琪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