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印發后,“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備受家長關注,上海如何保障這2小時體育活動落實?各所學校還有哪些好做法?
今天(4月21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亞明做客由上海廣播主辦的“2025上海民生訪談”,詳細介紹了相關情況。
周亞明說:“這些年,我們系統實施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積極落實以校內為主落實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不低于2小時的要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穩步提升。”
據介紹,下一階段,要督促中小學校統籌用好體育課、活動課、大課間以及課后服務等教育教學活動時間,開設豐富的運動項目,落實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市區兩級要跨部門建立學校周邊公共體育場館共享機制,打造學校“15分鐘運動圈”,為學校充分開展學生體育運動提供場地空間,同時,指導學校合理規劃場地使用安排,用好走廊等“角角落落”。還要動員有一定專長或基礎的學科教師經過培訓后,指導體育社團或興趣小組活動、組織體育鍛煉及賽事活動等,形成“教師帶著學生動,導師陪著學生玩”的運動氛圍。
目前,不少學校在實踐中已積累了很多好做法,比如,在挖潛體育場地方面,普陀區洵陽路小學通過“上天入地”創造更多活動空間。“上天”,就是打造200多平方米的“攀巖墻”,在墻面拓展運動空間;“入地”,就是學校將防空洞改建成1300平方米的“地下活動場館”夢工廠。這“一上一下”,就為學生增加了約1500平方米體育鍛煉空間;在落實建設標準方面,嘉定區新建的嘉一實驗高中,高質量落實學校體育場地建設標準,配置400米標準環形跑道和兩個現代化體育館。體育館內開設了擊劍、籃球、排球、羽毛球等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場館資源的有力保障和多樣化項目的提供,為學生構筑起多元立體的運動天地,充分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與特長發展需要;在體育健康監測方面,楊浦區市東實驗學校試點引入運動手環設備,學生在校運動時佩戴手環,實時采集心率、運動步數等數據,不僅為體育教師實施科學、精準教學提供支持,也能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每天校內運動情況。
原標題:《如何保障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公共體育場館共享,打造學校15分鐘運動圈》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主辦方
題圖說明:“2025上海民生訪談”現場。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許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