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最近有關中國六代機的進展不斷刷屏,但從戰斗機的研制歷程看,從原型機試飛到定型列裝再到形成戰斗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全球對于六代機的實際戰法都處于摸索階段。因此美國當前最關心的還是當前中美空中力量的現有實力。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國《軍事觀察雜志》大稱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的產能快速爬升,在短短10年內就成為“全球產量最大的雙發五代機”。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也承認,中國戰斗機的生產率目前是美國的1.2倍,美國已經無法在第一島鏈上空獲得空中優勢。
圖為相關報道
報道稱,殲-20從2011年1月首飛以來,僅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內進入批量生產。“從駕駛座艙蓋、進氣口和其他特征可以看出,6架原型機與批量生產型號存在明顯區別”,因此外媒認為批量生產型殲-20在2016年年中開始交付給中國空軍。
作為對比,同為第五代戰斗機的美國F-22、F-35戰斗機和俄羅斯蘇-57都是在原型機首飛后過了整整14-15年后,才開始批量。“這種生產速度是中國在第五代戰斗機能力上縮小與美國差距的關鍵”。該報道稱,殲-20早先在小批量生產中不斷改進設計,從2021年開始后,產能明顯增加,可能暗示這種中國重型隱形戰斗機的性能已經達到令人滿意的標準,而國產WS-10C發動機的開發,也結束了對俄羅斯AL-31FM2發動機的依賴。“如今殲-20的生產規模是任何其他雙引擎戰斗機的三倍多,估計每年生產100-120架,目前只有體量更輕的單發F-35年產量能達到140-150架。”但美媒無奈地表示,由于F-35是為十幾個國內外客戶生產的,因此每年只有40-48架加入美國空軍,而中國空軍是殲-20的唯一用戶,因此中國的五代機數量正在快速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如果考慮到中美五代機的部署范圍,這種差距在中國周邊實際還發生倒轉——美國隱形戰斗機需要全球部署,用于西太平洋方向的隱形戰斗機被嚴重分散了,而中國的殲-20可以集中于印太區域。
美國F-15EX的年產量是個位數
這種擔憂在美軍高層也展露無疑。據美媒《商業內幕》網站4月19日報道,在10日舉行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帕帕羅對中國阻止美國在第一島鏈取得空中優勢的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警告說,中國在先進戰斗機方面的產量正在超過美國,而曾經是美國獨享的第一島鏈上空的制空權,現在已成為中美分享。
按照帕帕羅的說法,中國擁有“2100架戰斗機和200多架轟-6轟炸機”,近年來,中國軍事實力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在過去的20年里,他們的軍事規模增加了10到15倍”。他在聽證會公布的殲-20年產量與《軍事觀察雜志》不同——“中國每年生產40-50架殲-20”,“但中國正在以1.2比1的速度生產先進戰斗機(還包括了殲-10C和殲-16)”。相比之下,美國F-22隱形戰斗機早已經停產,除了F-35之外,美國空軍僅在少量采購非隱形的F-15EX戰斗機。
此外帕帕羅還警告說,“中國先進的空對空導彈/遠程空對空導彈也對美國構成了巨大威脅”。報道稱,他指的是中國的霹靂-15和霹靂-17導彈,后者的射程超過200英里,遠遠超過美國主力空戰導彈 AIM-120D(射程約為100英里)。“中國在空戰武器上的射程優勢是美國空軍開發 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的主要原因,其與霹靂-17大致相當,但它原定于2022年部署,但如今仍在測試中。”
中國軍迷是幸運的:我們親眼目睹一個歷史性時刻:中美的空中優勢正在快速逆轉——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