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已經陷入僵局,沒有等到中方主動打來的電話,特朗普終于圖窮匕見。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特朗普的高級經濟顧問正在考慮,要求前來與美國談判的外國代表們,承諾不再購買中國商品,以限制中國制造業實力。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其他國家在中美之間二選一。要么配合美國在貿易領域孤立中國,讓中國商品賣不出去,至少要堵住“轉口美國”的可能。如果不同意,就會被美國加征“對等關稅”。特朗普這么做,主要目的就是贏下這場中美貿易戰,并實現對中國的“孤立”。
但特朗普這次顯然還是犯了相同的錯誤,高估了美國的重要性,低估了中國制造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首先,自從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制造便在全球開始廣泛流通,已經深植于全球供應鏈體系。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全球占比約為28%,想要將中國孤立,無異于天方夜譚。
其次,這次中美貿易戰勝負尚未有定論,而且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先撐不住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一方面,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此起彼伏,從美國民間到產業界再到國會山,都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頗為不滿,更是受夠了因此帶來的動蕩。甚至在特朗普團隊內部,都不乏反對聲。面對如此大的內部壓力,特朗普未必能撐太久。
另一方面,特朗普自己都親口承認,不想再繼續對華加征關稅,因為擔心消費者不會再繼續購買商品。根據中美各自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在198種商品上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同等依賴水平的商品僅僅只有68種。所以真要耗下去,先受不了的一定是特朗普。在勝負未有最終定論前,大多數國家的選擇都只會是觀望,而不是急于站隊。例如日本代表赴美談判時,哪怕是特朗普親自參會,依舊只是達成了繼續談判的共識,而沒有重大進展。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反復,已經耗盡了美國政府的信譽。是否加征關稅的主動權完全在美國,以特朗普的一貫風格,這次能夠找個理由加稅,逼迫其他國家切斷與中方的貿易往來。下次就能夠換個理由,繼續要求他國犧牲自身利益,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綏靖的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吃干抹凈。
事實上,大部分國家都反感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更是愿意主動與中方加強合作。其中最為典型,也是讓外界感到意外的,便是被稱為特朗普“迷弟”的阿根廷總統米萊。據觀察者網4月21日報道,與特朗普政治立場高度相似的米萊,在貿易戰開打后,卻和特朗普唱起了反調。
近期,米萊正不斷放寬關稅以及進口門檻,僅僅是今年2月份,阿根廷的進口額激增了40%以上,其中中國商品的進口額更是翻了數倍。而在此之前,特朗普任命的拉美特使,曾要求阿根廷與中方保持距離。但現在看來,米萊并沒有打算照做。
特朗普和米萊最大的區別就在,前者充滿了傲慢,即便所推行的政策偏離了現實,依舊一意孤行,不撞南墻不回頭。但米萊雖然上臺前說了不少不著調的話,尤其是在涉華議題上,但上臺后明顯務實了不少。不僅沒有和中方“脫鉤”,反倒是與中方繼續加強了合作。歸根結底,還是從與中方的合作中,獲得了實打實的好處。而和阿根廷情況類似的國家并不少,所以特朗普想要在貿易領域孤立中國,注定要以失敗告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