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點,當你看著孩子磨磨蹭蹭還在寫作業(yè),你是不是火氣蹭地冒上來:
“這么簡單的題也不會?你到底有沒有用心學!”
你瘋狂一堆輸出后,孩子想爭辯卻不敢言,嚇得縮緊肩膀,眼淚啪嗒掉在本子上。
這個時候,你又突然想起白天母慈子孝的溫暖瞬間,孩子圍著你叫媽媽,沖你笑的樣子。
于是,你后悔了——為什么總在崩潰和愧疚中反復橫跳?
其實,你比誰都清楚:那個曾經(jīng)黏在懷里的小人兒,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離你遠去。
不要再自怨自艾:為什么我生了個討債的孩子?換一個角度去看,孩子其實是來教我們?nèi)绾螑鄣摹?/strong>
少和孩子慪氣吧,看完你就明白了……
01
家是倒計時的港灣
孩子能全身心屬于你的時間,其實,只有短短幾年。
7歲前,家是他的全世界。他的喜怒哀樂都與你有關(guān),連幼兒園的手工課作品都要第一個拿給你看。
12歲后,家成了夜晚的驛站。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秘密,放學路上和同學聊天的笑聲比回家更響亮。
18歲那年,家變成周末的符號。他忙著補習、考試,房間里堆滿試卷,連吃飯時都在刷題。
23歲以后,家成了春節(jié)的代名詞。工作、戀愛、社交填滿他的生活,你只能在視頻通話里問他“最近累不累”。
你突然發(fā)現(xiàn):
那個曾經(jīng)趴在你膝蓋上聽故事的孩子,如今連背影都變得匆忙。你開始懷念他寫作業(yè)時偷偷玩筆的小動作,懷念他因為一道數(shù)學題急得抓耳撓腮的模樣。可時光從不回頭,你唯一能抓住的,只有當下的每一天。
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兇他,會成為他記憶里最痛的劃痕;你也不知道哪一次擁抱,會成為他一生的溫暖底色。
那么,不妨試試這樣做:
? 今晚放下手機,陪孩子讀一本他選的故事書,哪怕只是10分鐘。
? 周末和孩子一起做頓飯,讓他揉面團、打雞蛋,別嫌弄臟廚房。
? 把他說的每一句“媽媽你看!”當作最重要的事,認真回應。
02
孩子比你想象中更愛你
你兇他、罵他,他卻說最愛的是你。
輔導作業(yè)時你拍過桌子,成績下滑時你冷著臉說過“失望”,可他依然會在睡前鉆進你的被窩,小聲說:“媽媽,我錯了,你別生氣。”
你總以為自己在單方面包容孩子,卻忘了——他才是那個無條件接納你壞脾氣的人。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遠超成人想象。
即使你吼得再兇,他依然會緊緊抓住你的衣角,因為你是他的全世界。而那些被你嫌棄的“調(diào)皮”“磨蹭”,不過是他成長中必經(jīng)的試探。
孩子是上天派來渡你的佛,他用稚嫩的肩膀,教會你何謂溫柔與耐心。
那么,不妨試試這樣做:
? 想發(fā)火時,默數(shù)10秒,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問:“你需要媽媽幫忙嗎?”
? 每天睡前和孩子玩“今天最開心的三件事”游戲,讓積極情緒覆蓋疲憊。
? 把“你怎么這么笨”換成“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03
學習是共同的修行
事實上,你崩潰的不是作業(yè),而是無力感。
當代家長最大的焦慮,莫過于“孩子跟不上怎么辦”。可當你指著試卷怒吼時,是否想過——那個縮在書桌前的小身影,正經(jīng)歷著比你更大的壓力?
一項調(diào)查顯示,70%的孩子害怕父母輔導作業(yè),不是因為題目難,而是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
他們不是不想努力,只是需要時間;他們不是故意犯錯,只是渴望一句“我相信你”。
用“為你好”磨滅孩子的笑容,是本末倒置;用“慢慢來”澆灌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遠見。
那么,不妨試試這樣做:
? 把“這么簡單都不會?”換成:“這道題確實有點難,媽媽小時候也卡過。”
? 每周留出1小時“無作業(yè)時間”,和孩子一起拼樂高、看動畫片。
? 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具體表揚:“你昨天練習了10遍口算,今天全對,真了不起!”
04
童年的傷,要用一生去治愈
你罵他的話,可能會成為他一生的心理負債。
紀錄片《鏡子》中有個孩子哭著說:“我知道媽媽愛我,但她的話像刀子,每次考不好我就覺得自己不配活著。”
那些脫口而出的“笨”“沒用”,看似隨風而散,實則刻進孩子的骨頭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當你抱怨孩子不自信、膽小怕事時,是否想過——這些性格的種子,或許正是你親手種下的?
孩子不是你的作品,而是你的鏡子——你給他溫暖,他便反射光芒;你給他荊棘,他便學會防備。
那么,不妨試試這樣做:
? 把“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換成:“媽媽永遠愛你,只是不喜歡這個行為。”
? 當孩子犯錯時,先問原因:“能和我說說剛才發(fā)生了什么嗎?”
? 每天至少說一次:“有你當我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05
此刻開始,把“后悔”變成“珍惜”
最美好的一天,永遠是今天。
那個總讓你生氣的孩子,會在某天清晨突然長成大人。當他房間的燈不再亮起,當他連吵架都懶得和你爭辯,你才會驚覺:曾經(jīng)厭煩的日常,竟是余生最奢侈的念想。
父母與孩子的緣分,是一場指向離別的陪伴。我們能做的,不是阻止他遠行,而是讓他的行囊里裝滿愛與勇氣。
趁一切還來得及:
? 把“快點快點”換成“不著急,媽媽等你”。
? 把“別人家孩子”換成“你是我獨一無二的寶貝”。
? 把“沒空”換成“周末你想去哪里?我陪你”。
親愛的家長,當你忍不住要發(fā)火時,請摸摸孩子柔軟的小手——那雙手很快就會變得比你更大、更有力,再也不會緊緊攥著你的手指過馬路。
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少一些慪氣,多一些擁抱;少一些苛責,多一些“沒關(guān)系”。
因為終有一天,你會明白:不是孩子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他。
趁時光未老,趁他還在身旁,把今天過成未來最懷念的那一天吧。
我是諾媽,家有男娃,探討男娃的養(yǎng)育心得,
記錄孩子的學習日常,分享學習干貨,一起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