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重慶東站主站房鋼結構全面封頂,這一西南地區最大高鐵樞紐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預計202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錨點,重慶東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更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關鍵落子。其建設進度與功能定位,折射出重慶在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中的使命擔當,也將對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重慶東站的設計規模達12萬平方米,規劃引入5條高鐵、3條軌道交通,年發送旅客量預計超6000萬人次。這一超級樞紐的誕生,將極大強化重慶作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功能。使重慶東站成為內陸開放的新支點,有效破解西部地區長期存在的“地理隔離”問題,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從全國視野看,重慶東站的建成將填補重慶東南片區高鐵空白,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中部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壓縮至4小時以內。這種“同城化效應”正加速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跨區域流動,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基礎設施支撐。更值得關注的是,其通過銜接渝萬高鐵等線路,將三峽庫區、武陵山區等欠發達區域納入國家高鐵網絡,為鄉村振興和區域平衡發展注入新動能。
重慶東站選址茶園片區,體現了“站城一體”的先進規劃理念。項目配套建設約55萬平方米TOD綜合體,涵蓋商業、文旅、科創等業態,預計帶動周邊區域GDP增長超千億元。這種“樞紐+城市”模式,將改變傳統車站單一運輸功能,推動城市空間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轉型。據測算,東站投用后茶園片區人口吸附能力將提升30%,成為主城東擴的戰略支點。在民生層面,東站“五進五出”的立體交通體系,可實現高鐵與地鐵、公交、出租車等“零換乘”,市民前往武漢、長沙等中部城市時間縮短一半以上。近期完工的站房光伏發電工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400噸,彰顯綠色建筑理念。這些細節表明,重慶東站不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出行品質的升級。
放眼全國,重慶東站與廣州白云站、杭州西站等新一代樞紐同步建設,共同構成中國高鐵3.0時代的標志性工程。其意義不僅在于規模之大,更在于通過“四網融合”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代表未來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方向。
重慶東站的崛起,是國家戰略與城市雄心交織的生動實踐。它既承載著3000萬重慶市民的“半小時通勤夢”,也肩負著推動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國家使命。隨著通車倒計時開啟,這座“未來之城”的門戶,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書寫內陸開放的新篇章。其帶來的輻射效應,或將重新定義中國西部的經濟地理版圖。(黃上江)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