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歐洲,如果論到自主性國家,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沒有,但如果從口號上來說,個別國家在干,例如默克爾時期的德國。
當下能拿得出來,稍微有想“杠”美國的,只有法國,如果從歷史來看,高盧人是最想的,畢竟當年美元和黃金“離婚”,法國恨不得“撕了”美元,因此才喊出了“過分特權”,然后,然后就沒有下文了。
現在德國退居二線以后,法國一直在歐盟與美國沖鋒的第一線,俄烏爆發危機后,想法更突出,主要努力方向定的是軍事方面,最囂張的表現就是號稱取代美元,歐洲的核武法國來頂俄羅斯。
隨著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不想管歐洲,法國找到了機會,充當了拜登的替代,各種指揮烏克蘭并且打算領導歐洲防務,順帶借著歐盟要大幾千億武裝資金機會,各種賣武器。
如果說這些對美國來說無關輕重或者說次要的,那么現在主要的法國也在干了:
首先就是搞人才。
馬克龍接待完美國國務卿以后,立即表態:在法國,研究是重中之重,創新是一種文化,科學是無邊無際的地平線。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選擇法國,選擇歐洲!
這個背景是特朗普正在和美國知識分子打架,無論是哈佛這類頂級大學還是普通,只要不聽話立即減經費。
當然,如果法國想靠著這個來“扳倒”美國,先不說其他領域,軟實力上想蓋過需要很長時間,少則三五十年,甚至一個世紀也是要的,例如上世紀30年代美國搶走德國科學家,到現在也快百年了。
不過,說道真的想給美國來個釜底抽薪,還得從根本上下功夫,法國一直認為是美元,上文也有提到。
這一次,特朗普動搖美元和美債,借此機會,法國已經迫不及待,就連美國家務事也要管-法國財政說:“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激進舉措長期以來損害了美元的信譽。”如果鮑威爾被趕下臺,“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這種信譽將受到更大的損害。”
關于美債,由于風險問題,國際資本傾向了其他領域,首選的是黃金,這個是各國央行當下最喜歡的。
除非之外,就是流動性高的資產,如歐元,注意選擇歐元并不是因為有多么靠譜,而是在遠離美債的情況下,短期玩歐元問題不大,因為資本不會徹底斷絕美國市場,說白了就是他們在分散操作,降低風險。
于是乎,法國認為這是一個機會-美元之王正在動搖”,鑒于其疲軟的跡象,有必要使歐元成為世界參考貨幣。這是法國前經濟部長勒梅爾所說的。
美元仍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石油和天然氣等大部分原材料貿易仍以美元計價。勒梅爾稱:“美元在其臣民的打擊下搖搖欲墜。”
鑒于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突然提高關稅、對中國產品實施禁運、對其盟友發出威脅,美元在下跌,其他貨幣在上漲,有傳言稱中國和日本投資者將大規模逃離美國國債。”他說。
他認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華盛頓處于無政府狀態。華爾街不喜歡無政府狀態。世界其他地方也不知道。結果是:信心普遍喪失。
于是他認為法國要領導一個“參考歐元”,類似于美元的地位,具體辦法是:先搞了一個歐洲聯合債務,最好是成立“歐盟財政部”,專門負責債券事宜;其次弄一個金融聯盟,歐洲央行雖然具有代表性,但許多國家仍未使用歐元;最后就是構建一個歐盟的支付方式,代替Visa、Mastercard或PayPal。
說了這么多,回到現實,法國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熱血過后發現根本不現實,唯一能和美國競爭的就是“債務能力”,即現在全靠發債過日子。
不過,美元現在還有特權,歐元不具備,長久不了,往遠了看,這個難關美國耍無賴也就是一線退二線,法國可能直接就是二線退四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