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日,在河南省信陽市羊山新區龍飛山街道三號公館小區的民心亭中,十幾張方凳圍成圓圈,二十余位居民正就“電動車停放”展開熱烈討論。這樣的“板凳議事會”,已成為龍飛山街道探索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龍飛山街道黨工委創新打造“飛山茶話”議事品牌,通過搭建“移動議事站”、優化居民議事流程、建立分級協商機制、構建閉環辦理體系,讓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當家人”。截至目前,街道累計召開67場居民議事會,現場解決民生訴求150余件,推動26項聯辦事項落地見效。
街道由社區黨支部為軸心,整合物業公司、黨員樓棟長及網格員等資源,構建“1+3+N”組織體系。由社區支部書記擔任首屆議事長,通過社區推薦、物業推薦及業主自薦等方式產生議事會成員,實現“居民在哪里,議事平臺就延伸到哪里”。
“以前開議事會要等居民跑到社區會議室,現在我們把板凳搬到樓下,居民散步時就能參與討論。”街道創新推行“移動議事”模式,打造“紅色議事會+板凳議事會+流動議事站”三級陣地。依托物業辦公室設立固定議事廳,利用小區長廊、廣場等開放空間建立露天議事點,針對行動不便群體開展上門議事服務,真正實現“居民在哪里,議事平臺就延伸到哪里”。
在廣泛動員居民參與的基礎上,街道積極引入轄區學校、醫院、企業作為“社區合伙人”,共同參與居民議事會。這些“合伙人”不僅為社區發展建言獻策,還直接鏈接居民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同時,街道整合站所、公安、法律顧問等專業力量,打造“議事會+調解隊+法律驛站”聯動體系,對復雜矛盾實行“分級診療”。
此外,龍飛山街道通過構建規范化協商機制,推動居民議事會從“松散討論”向“高效治理”轉型。街道推出“七步議事法”,規范“確定議題-公布信息-邀請主體-組織開展-確認結果-公開結果-結果運用”全流程,確保協商民主既有“溫度”又有“準度”。
今年來,該街道累計通過標準化流程解決民生訴求127件,平均議事周期縮短至15天。同時,街道制定“一事一議、先表態度、再述道理”等十一條協商民主議事規則,避免跑題和爭執。如今,龍飛山街道已形成“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良性機制,真正實現“居民議事不打烊,社區治理更順暢”。
目前,龍飛山街道正將議事經驗拓展到“完整社區”建設中。街道黨工委書記表示:“我們要讓‘居民議事’從解決問題向共建美好升級,持續完善基層協商民主實踐,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鮮活樣本。”(高偉 王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