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根據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生,并無不良導向,請理性閱讀!
“這能行嗎?”
“大海小館”的老板看著拾荒老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老人卻堅定地點了點頭。
果不其然,老人的整改建議讓小館重新活了起來。
可好景不長,小館竟又面臨倒閉。
就在這危難之際,老人搬來了一個舊箱子,里面的東西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01
冬日的早晨,寒風刺骨。
張大海六點就起床開始準備一天的食材。
"大海小館"是城中一家有著二十年歷史的老店,以實惠的家常菜和張大海的招牌炒飯聞名。
然而最近幾年,隨著周圍高檔商場和精品餐廳的崛起,這家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冷清。
"幾位?"張大海熱情地迎上前,看到是熟客徐大爺和幾個老朋友。
"老張啊,今天又來沾你的光,來四份你的招牌炒飯。"徐大爺拍了拍張大海的肩膀。
張大海笑著點點頭,轉身進了廚房。廚師李師傅已經在準備食材了。
"老張,今天客人又少了。"李師傅低聲說,"對面那家'龍鳳'又出新菜了,搞什么分子料理,年輕人都往那兒跑。"
張大海嘆了口氣:"咱們做的是傳統的家常菜,慢工出細活。現在這些年輕人,追求新潮,不懂得欣賞啊。"
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騷動。
張大海探頭一看,是那個經常在附近撿垃圾的老人又被幾個小混混圍住了。
那老人七十歲左右,衣著襤褸但很干凈,臉上雖有歲月的滄桑但依然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你這老東西,怎么哪都有你!這是我們的地盤!"一個年輕人推了老人一把。
張大海快步走出去:"住手!在我店門口鬧事,想讓警察來管管你們嗎?"
小混混們不情愿地離開了,老人感激地點點頭,想要離開。
"老人家,天這么冷,進來暖和暖和吧,我請你吃碗熱炒飯。"張大海熱情地招呼道。
老人愣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但還是搖搖頭:"不用了,小伙子,我不能白吃你的。"
"什么白不白的,就當交個朋友。"張大海拉著老人進了店,"我叫張大海,這是我的小店。"
"我姓劉,大家都叫我老劉。"老人坐下來,環顧四周,目光在餐廳的裝修、桌椅擺設和菜單上逡巡,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專業的眼光。
張大海很快端上一碗剛炒好的蛋炒飯,香氣四溢。老劉接過碗,小心翼翼地嘗了一口,眼中閃過驚訝和贊許。
"小伙子,這炒飯做得不錯,火候正好,鹽味適中。不過..."老劉欲言又止。
"不過什么?老人家盡管說。"張大海好奇地問。
老劉放下筷子:"不過如果能加一點西式黃油,再把蛋炒得嫩一些,會更香。"
張大海有些驚訝:"老人家懂烹飪?"
老劉笑而不答,只是安靜地吃完了飯,真誠地道謝后離開了。張大海望著老人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疑問。
這一天過后,老劉開始每天早上來張大海的店里吃炒飯。張大海總是免費提供,而老劉則會在吃完后幫忙收拾一下碗筷或掃掃地,從不白吃。
慢慢地,張大海發現這位老人對食材和烹飪有著獨到的見解。一次,當張大海抱怨新進的一批青菜不夠新鮮時,老劉建議他去城東的一個小農貿市場。
"那里的菜雖然便宜,但都是當天凌晨摘的,比超市的新鮮多了。"老劉說。
張大海半信半疑地去了那個市場,果然找到了品質更好又價格適中的蔬菜。
從那以后,他開始認真聽取老劉的建議,從食材采購到烹飪技巧,再到店面布置,都有了改進。
02
半年過去了,"大海小館"的生意雖然沒有大幅增長,但食物的品質確實提升了不少,老顧客更加忠實,偶爾也會帶來新客人。
每當有人夸贊菜品改進,張大海都會感激地看向角落里的老劉,而老人則總是淡淡一笑。
這天,張大海的兒子小張從大學回來了。他剛剛從酒店管理專業畢業,滿腦子新想法。
"爸,我們店需要全面革新!"小張環顧著簡陋的店面,激動地說,"現在年輕人喜歡網紅店,喜歡拍照發朋友圈,我們應該改變菜單,改變裝修風格!"
張大海皺眉:"這些年我一直這么做,老顧客都習慣了。"
"但是老顧客越來越少啊!"小張壓低聲音,"隔壁開了幾家時尚餐廳,我們如果不改變,遲早會被淘汰。"
正說著,老劉走了進來,像往常一樣坐在角落的位置。小張好奇地看著這位衣著樸素的老人。
"這是誰啊?"小張問道。
"老劉,在附近撿垃圾的,我讓他每天來吃頓飯。"張大海解釋道,一邊為老劉端上熱氣騰騰的炒飯。
小張皺起眉頭:"爸,我們現在生意這么難,還搞慈善嗎?"
"做人要有良心,"張大海輕聲說,"老劉幫了我不少忙,給了很多好建議。"
小張將信將疑地走到老劉面前:"老人家,聽說您給我爸提了不少建議?"
老劉慢條斯理地吃著炒飯,點點頭:"小問題而已,你爸人好,我也想盡綿薄之力。"
"那您認為我們店應該怎么改革?"小張試探性地問。
老劉放下筷子,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改革是必要的,但不能丟掉本心。你爸的炒飯是招牌,有靈魂的,不能丟。但可以在此基礎上創新,比如加入年輕人喜歡的元素,開發幾道社交媒體上能'火'的菜品。"
小張驚訝地看著這位看起來普通的老人,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餐飲業的深刻理解。
"您以前是做餐飲的?"小張好奇地問。
老劉眼神閃爍了一下:"在大城市打過工,見過世面。"
接下來的日子,在老劉的建議下,小張開始嘗試一些創新。
他們保留了傳統的家常菜品,但在擺盤和調味上做了改良;保留了張大海的招牌炒飯,但增加了幾種創意版本,如黑松露炒飯、海鮮炒飯等。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風順。
老廚師李師傅不愿意改變自己幾十年的烹飪方式,與小張產生了不少摩擦。
"年輕人,烹飪是門藝術,不是玩具,不能隨便改的!"李師傅生氣地說。
小張據理力爭:"時代變了,我們也要跟上潮流啊!"
眼看爭執越來越激烈,老劉突然插話:"兩位都有道理。李師傅的經驗是寶貴的,小張的新想法也很重要。何不各自發揮所長,李師傅專注傳統菜品,小張負責創新菜?"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店里的改革逐步推進。
新菜單推出后,確實吸引了一些年輕客人,生意有所好轉。張大海看著重新熱鬧起來的店面,感激地看向老劉,而老人則只是微笑著點點頭。
03
隨著改革的推進,"大海小館"的人氣漸漸回升。
小張還在社交媒體上開設了賬號,發布一些美食照片和烹飪小視頻,吸引了不少關注。
特別是一段張大海做招牌炒飯的視頻,獲得了上萬點贊,店里因此迎來了一波新客流。
"老劉,這都是托您的福啊!"張大海感激地說,遞給老人一個紅包,"這點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老劉微笑著搖搖頭:"我吃了你六年的免費炒飯,這點小事不足掛齒。再說,看到你們生意好起來,我也高興。"
正說著,隔壁高檔酒店的王經理走了進來。他西裝革履,神情傲慢,環顧店內略顯擁擠的環境,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張老板,考慮得怎么樣了?"王經理直接問道,"我們老板依然愿意以六十萬收購你這個鋪面,價格已經很公道了。"
張大海尷尬地笑笑:"王經理,我這店是祖傳的,不打算賣。"
"別犯傻了,"王經理壓低聲音,"你這店雖然最近有點起色,但撐不了多久的。現在的年輕人口味變化快,你們跟不上的。"
小張聽不下去了:"我們最近生意明明很好,為什么說撐不了多久?"
王經理輕蔑地笑了:"年輕人,社交媒體上的熱度是會消退的。等新鮮感過去,你們又得回到從前。再說,隔壁新開的日料店和意大利餐廳,都是專業團隊運營,你們拿什么跟人家比?"
張大海和小張面面相覷,一時語塞。他們知道王經理說的有道理,靠一波社交媒體熱度確實不是長久之計。
看到氣氛尷尬,王經理又補充道:"而且我聽說,這條街明年要重新規劃,到時候肯定會重新評定餐飲資質。你們這店面裝修老舊,設備簡陋,怕是很難通過新的衛生標準和消防檢查。"
這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張大海父子頭上。
裝修和設備更新需要大筆資金,這是他們最缺的東西。
王經理見目的達到,滿意地走了,留下張大海父子沉浸在憂慮中。
一直沉默的老劉突然說道:"他說的有些道理,但也有恐嚇的成分。這條街確實要改造,但主要是為了提升整體形象,不是為了趕走老店。"
張大海驚訝地看向老劉:"您怎么知道這些?"
老劉微微一笑:"我每天在街上走,耳朵不聾,聽到的東西自然多一些。其實,你們最大的問題不是衛生或消防,而是缺乏特色。"
接下來的日子,老劉給出了更多專業建議。
他帶著小張走訪了城里幾家最受歡迎的餐廳,分析它們成功的原因;他教張大海如何與供應商談判,獲取更優惠的價格;他甚至親自示范了幾道菜的烹飪技巧,那熟練的刀工和火候掌控讓張大海和小張大開眼界。
"老劉,您到底是什么人啊?"小張忍不住問道,"您對餐飲業這么了解,為什么會......"
小張沒有把話說完,但老劉明白他的意思。老人的眼中閃過一絲落寞,隨后笑著搖搖頭:"人生起起落落,有些事,說來話長。"
盡管有了老劉的幫助,但隨著新餐廳的不斷涌入,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一個月后,"大海小館"的客流又開始減少。社交媒體的熱度褪去,年輕人又被新開的網紅店吸引走了。
這一天下來店里只有寥寥幾桌客人。
張大海坐在收銀臺前,憂心忡忡地翻看賬本。最近幾周的收入勉強夠支付房租和員工工資,但距離裝修和設備更新所需的資金還差很遠。
"爸,我們不如接受王經理的收購吧。"小張低聲說,"六十萬雖然不多,但至少能讓我們重新開始。"
張大海神情復雜地搖搖頭:"這店是你爺爺留下的,我答應過他,一定要守住這個家業。"
此時,老劉走了進來,他似乎察覺到了店里的低迷氣氛。
04
"怎么了?今天生意不好?"老劉問道,脫下那件雖洗得干凈但已經破舊不堪的外套。
張大海強打精神:"還行,只是最近市場競爭太激烈了。"
老劉點點頭,四處走動了一下,仔細觀察著店內的環境。突然,他從角落里拿起一個掛在墻上的舊照片。
"這是你父親?"老劉指著照片中的中年男子問道。
張大海點點頭:"是啊,這是我爸當年開店時拍的。"
老劉的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很久,神情復雜。張大海注意到老人的手微微顫抖,眼中似乎有淚光閃爍。
"怎么了,老劉?"張大海關切地問。
老劉搖搖頭,笑了笑:"沒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他放下照片,轉向張大海,"其實,我一直想問你,為什么這些年對我這么好?六年來天天給我免費飯吃。"
張大海有些不好意思:"就是看您年紀大了,一個人生活不容易,力所能及幫一把而已。再說,您也幫了我們不少忙。"
老劉哈哈大笑:"小伙子,你跟你爸爸一樣,心地善良。當年我剛到這個城市時,也是你爸接濟了我,給了我第一份工作。"
張大海和小張都驚訝地看著老劉,這是他們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
"您認識我爺爺?"小張急切地問。
老劉點點頭,臉上浮現出懷念的神情:"認識,而且是很好的朋友。三十年前,我從北方來到這里,身無分文。是你爺爺收留了我,讓我在廚房打雜。后來,我離開這里去了大城市..."
老劉的故事讓張大海心生感動,原來老人與他家還有這樣的淵源。
"老劉,您在大城市做什么工作?"小張好奇地問。
老劉眼中閃過一絲光芒:"我在餐飲業打拼了二十多年,開過餐廳,管理過酒店,也培養過不少廚師。"
"那為什么......"小張想問為什么最后會淪落到靠撿垃圾為生,但又覺得不妥,硬生生咽了回去。
老劉看穿了他的心思,苦笑道:"生意失敗,被合伙人背叛,家庭變故,一系列打擊讓我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我離開大城市,漫無目的地流浪,最后回到了這里。"
聽到這里,張大海更加敬佩老劉的堅強。這位老人經歷了如此多的挫折,卻依然保持著樂觀和尊嚴。
"張老板,其實我一直想幫你把店面經營得更好,算是報答你父親和你這些年的恩情。"老劉語氣認真地說,"我看得出來,你們現在面臨困境。"
張大海嘆了口氣,承認了現實:"是啊,老劉。我們現在確實很難。隔壁的高檔酒店想收購我們的店面,而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升級改造。"
老劉沉思片刻,突然說道:"等我一下。"
說完,他快步走出店門,消失在夜色中。張大海和小張面面相覷,不知道老人要做什么。
半小時后,老劉回來了,手里提著一個破舊的箱子,上面落滿了灰塵。
"這是什么?"張大海好奇地問。
老劉小心翼翼地放下箱子,神情突然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肅。
"張老板,我以前也開過餐廳,而且這個箱子里的東西,能讓你的店起死回生。"老劉說著,緩緩打開那個布滿灰塵的舊箱子。
張大海向里面望去,頓時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