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吃貨朋友們!今天咱就來嘮嘮上海那些讓人一吃就忘不了的本幫菜。上海啊,那可是個充滿魅力的大都市,不僅有繁華的高樓大廈,更有數不清的美食寶藏。這里的美食講究“濃油赤醬”與“清淡鮮甜”的平衡,既有著本幫菜的獨特韻味,又融合了江浙風味,就像一場美食的交響樂,各種味道相互交織,奏響美妙的樂章。
在上海,美食那可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街頭巷尾,到處都能看到各種美食小店,人們排隊購買美食的場景隨處可見。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游客,都對上海的美食情有獨鐘。上海人愛吃、會吃,美食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成為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印記。
先來說說生煎饅頭,這可是上海最原汁原味的小吃之一,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呢。它長得跟饅頭有點像,不過可別小瞧了它。生煎饅頭外皮潔白松軟,底面金黃酥脆,上面還粘著芝麻蔥花,看著就特別有食欲。咬上一口,肉餡鮮嫩汁多,那味道,簡直絕了!
制作生煎饅頭可是有講究的,面團要和得稍軟一些,肉餡攪打的時候還可以用香菇水、花椒水等代替清水,這樣味道更香濃。做好的生煎饅頭,一口下去,湯汁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響油鱔魚也是一道超經典的本幫菜。它屬于蘇幫菜,在江南地區特別有名。這道菜的特點就在于烹飪過程中使用的熱油,當熱油澆在炒好的鱔絲上時,會發出“辟叭”聲,所以得名響油鱔魚。鱔魚選用新鮮的,切成鱔絲備用,經過一番煸炒調味,最后澆上熱油。
上桌時,沸油尚在盤里作響,香氣四溢。鱔絲在高溫下微微彎曲,漿色均勻地裹在上頭,燈光下反射著油光。吃上一口,味道鮮美、口感嫩滑,而且營養豐富。
白斬雞那可是上海地區的傳統名菜。說起白斬雞,就不得不提“小紹興”,他們家精選上海浦東一帶所產著名的“三黃雞”,質量好、味道鮮美,贏得了廣大顧客的喜愛。白斬雞形狀美觀,皮黃肉白,肥嫩鮮美。
制作時,先將雞宰殺處理干凈,放入加了蔥姜、料酒的清水中,以小火慢煮至剛剛熟透,期間需適時翻面,確保受熱均勻。吃的時候佐以姜茸、蔥絲,蘸上蘸料,入口鮮嫩爽滑,雞肉的原汁原味在舌尖散開,讓人回味無窮。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由蘇菜起始,后由城隍廟的大廚改良而成。這道菜食材豐富至極,糯米、紅棗、蓮子、花生、火腿、香菇、蝦仁、冬筍等匯聚其中。
經過精心處理和烹制,八寶鴨外形完整,圓潤飽滿,色澤誘人。各種食材的香味完美融合,味道濃郁醇厚,香氣四溢。鮮嫩多汁的鴨肉與軟糯香甜或咸香可口的八寶餡料相得益彰,給品嘗者帶來了難忘的味覺享受。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年糕軟糯酥脆。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蟹殼黃,這名字聽著就特別有趣。它創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期,以上海蘿春閣和吳苑餅家烹制的蟹殼黃最為著名。蟹殼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制而成。餡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
因餅形似蟹殼,熟后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咬上一口,香脆與酥松在唇齒間交織起舞,油潤而不膩,讓人吃了還想吃。
最后說說粢飯團,這可是上海早餐的經典之一。在上海的早晨,粢飯團是許多人的心頭好。它不僅有咸口,還有甜口。咸口粢飯團里包含薄脆、肉松,還有各種蘿卜干、榨菜、醬菜等,用糯米飯卷起來,香氣撲鼻;甜口粢飯團則是糯米飯搭配油條和白砂糖,簡單卻美味。在上海的梧桐區,“星神早餐”的粢飯團尤為受歡迎,七點多就開始排隊了。
總的來說,上海的這七道本幫菜各有各的特色,每一道都承載著上海的美食文化和歷史。生煎饅頭的鮮嫩多汁、響油鱔魚的鮮美嫩滑、白斬雞的原汁原味、八寶鴨的豐富口感、排骨年糕的獨特風味、蟹殼黃的香脆酥松、粢飯團的簡單美味,都讓人難以忘懷。如果你還沒吃過這些美食,那可一定要找機會去嘗嘗,相信你一定會愛上上海的這些美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