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廣西南寧“八桂書香節”現場迎來了一場充滿科技感與文學魅力的圖書分享會。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競攜新作“少年AI探險團”系列亮相,她以“AI世界的探險之旅,科幻文學的想象奇遇”為主題,與現場小讀者展開了一場充滿科技感與文學溫度的對話。
活動由兒童文學作家孫睿主持,兒童文學名家秦文君、王勇英作為嘉賓出席,共同探討AI時代兒童文學的創新與傳承。
分享一開始,主持人孫睿以幽默的開場白拉近了活動與觀眾的距離。他分享了自己參與動畫編劇的經歷,并提到他創作的以航天為主題的圖書中也有AI機器人的形象,與葛競創作的“少年AI探險團”系列的主題不謀而合。“少年AI探險團”系列將AI技術與探險故事相結合,講述了少年們與機器人伙伴共同破解謎團的科幻故事。
葛競在分享中透露,這套書的創作靈感源于她參與科幻電影的制作,以及采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經歷。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她曾將劉慈欣的《地球大炮》改編為電影,并運用AI技術生成角色形象、進行場景設計。她提到:“AI能在幾秒內呈現人類需要數月構思的畫面,這種‘魔法’讓我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在書中體驗科技的魅力?”
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秦文君對“少年AI探險團”系列的文學性高度評價。她提到,“少年AI探險團”系列沒有因為寫科幻主題而犧牲文字的美感和文學性,這與當下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常以對白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主體不同。書中“棉花糖般的云海”“松木的清香”等描寫,讓科技故事充滿詩意。秦文君認為,書中用愛化解AI危機,“少年AI探險團”系列是一套在硬核科技的外殼下,包裹著人性溫暖的圖書。
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王勇英則從科幻迷的角度出發,指出AI正在拉近科幻與生活的距離——書中的無人機、智能手表已走進現實,而孩子們在學校接觸的編程課和機器人課,正是對未來世界的“預習”。她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是由“狗接送上學”的,而書中由“機器人接送上學”的設定或許即將成真。
活動現場,葛競邀請小讀者上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高科技,將整個分享會推向高潮。一名高年級的學生講述自己用AI工具“豆包”輔助編程的經歷;另外,有不少小讀者大膽想象出能變形的智能家具、能掃地的手機,甚至還有在天上飛的房間。童趣與創意引得全場掌聲不斷。葛競還用自己兒時創作第一個故事的經歷和“腳印觀察游戲”激發小讀者的創作靈感。她鼓勵孩子們用“如果”造句,展開想象。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韓世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