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谷雨,以音寄情。2025年時值古琴大家查阜西先生誕辰130周年,文殊院于4月20日谷雨節當天,隆重舉辦“文殊院2025年谷雨雅集暨查阜西先生誕辰130周年古琴音樂會”,向古琴泰斗查阜西先生致敬,以“一期一會”的音樂雅集,傳承千年琴脈。
此次雅集由文殊院文殊琴舍承辦,蜀派古琴傳承人、文殊琴舍教學總監曾成偉,攜琴舍授課老師、古琴藝術家及十余位學生聯袂獻奏蜀派古琴代表性曲目、古琴名曲及當代創新曲目等十余首。
雅集以燃香作引,拉開了古琴悠遠韻律的帷幕。《桃園》由蜀派琴宗喻紹澤先生打譜。查阜西先生作為20世紀琴壇泰斗,與喻紹澤先生一起,以共同的琴學理想守護傳統,織就了20世紀古琴復興的經緯,成為“傳統現代化”的雙重典范。文殊琴舍老師韓文玉等九位琴人聯袂演出開場曲《桃園》,向兩位古琴泰斗致敬。
暢游《桃園》歸來,李桂川、梁燕、雷雯婧、石玉娟帶來佛曲《微笑》。那抹琴弦上的微笑,已然輕輕漾進聽者的心田。古琴與簫的合奏,是中國傳統音樂里最具東方意蘊的組合之一。在一虛一實、一靜一動間,琴舍老師付毓賢與張雷虎共同演繹琴簫合奏《普庵咒》。
險峻跌宕的巴山蜀水,孕育了堪稱中國音樂史上“宇宙之詩”的蜀派古琴名曲——《流水》。李雄老師演奏的《流水》,既恪守張孔山“七十二滾拂”的精髓,又融入文人琴的溫潤氣韻,堪稱蜀派《流水》現代傳承的典范。
看完山水,又“聽雨”。石玉娟老師帶來煙雨朦朧的《半山聽雨》。鄧曉艷老師演奏的《梅花三弄》,韓文玉老師演奏的《醉漁晚唱》皆是歷年文殊琴舍谷雨雅集的保留曲目。
阜西先生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古琴藝術全才。他在古琴藝術的研究、教學、創作、演奏,以及組織領導古琴學術研究和藝術活動等方面,均作出過令人欽佩的貢獻。董兆威老師傾心演奏了由查阜西先生打譜的特別紀念曲目《洞庭秋思》,傳承其“以琴載道”的文人精神,表達了琴人對查阜西先生深深的懷念之情。
稍后,曾河老師輕撫一曲《妝臺秋思》,帶大家走進了南宋深谷,細嗅蘭草的清芬。最后,曾成偉老師為壓軸獻奏蜀派古琴名曲《佩蘭》、《秋水》。
琴聲漸遠,余韻未央。一弦琴音、一柱檀香,皆化作谷雨心境。千年琴脈因感恩、懷念、致敬而鮮活如初。
文字|妙容 編輯|巍然
圖片|郭妮娜 美編|妙能
責編|慧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