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中旬,小麥作物迎來病蟲害防控的關鍵窗口期。嘉定區各農業合作社搶抓農時,借助現代農業無人機開展大規模植保作業,為小麥穩產豐收筑起堅實的“數字護盾”。
1小時完成100多畝
4月16日下午,記者在上海馥垚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田間地頭看到,碧綠的麥田隨風起伏,合作社負責人陸云亭正熟練地操作著植保無人機,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精準地完成農藥噴灑任務。
據介紹,今年合作社種植小麥330畝左右,計劃種植水稻500多畝。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合作社已配備6臺無人機和6名專業“飛手”。“過去人工防治病蟲害,一小時最多完成15畝地的任務量,現在無人機一小時可以完成100多畝的任務量,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陸云亭說。
而這高效作業的背后,離不開先進無人機的助力。今年,合作社新引進的大疆T100無人機,在載重量和作業效率上均比之前的T30、T40型號翻了一番,安全系數更高,藥箱容量增加至75升,播撒桶可同時裝載兩包肥料,作業量也顯著提升。“這幾年,我們一直在鼓勵合作社的骨干成員考取無人機證書。有了專業設備和資質,合作社的規模擴大也能順利跟上。”陸云亭表示。
無人機的應用領域遠不止于此。除了水稻和小麥的統防統治,它還廣泛應用于果樹種植、工廠調運等多個領域。陸云亭透露,他自己擁有20畝桃園,同樣采用無人機進行防治。同時,無人機在工廠內還能進行150斤左右的吊運作業。此外,若搭配多光譜農業無人機,還能進行水稻檢測等一系列數字農業應用,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
數智農業添動能
記者從嘉定區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龔智峰處了解到,目前嘉定區已有17家合作社通過購機補貼購買了無人機。購買一臺無人機,廠方會贈送一個操作培訓名額,并發放企業操作證。近幾年,上海市農機技術推廣站還組織了額外的無人機操作培訓,區里也積極安排人員參加,為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和應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龔智峰介紹,植保主要有三種方式:人工拉皮管打藥、植保車打藥和無人機打藥。其中,無人機打藥效率最高,大致在250-350畝/天,且人藥分離,有效防止了操作人員吸入農藥傷害。
“這類新型農機具既能減輕勞動強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正在大力推廣。”龔智峰說,購機補貼是國家惠農政策,為合作社和農戶購買無人機等新型農機具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支持。
隨著低空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數智農業在嘉定區農村地區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無人機等新型農機具的推廣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龔智峰表示,嘉定區將積極探索數智農業的新模式、新路徑,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撰稿:彭曉妍
攝像:蔡陳皓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