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寒風凜冽的冬日黃昏,五歲的林瑤蜷縮在村口老槐樹下,
小臉凍得通紅,眼淚早已干涸。
"爸爸媽媽去哪里了?他們說去買糖,怎么還不回來…"
她小聲呢喃著,緊抱著唯一的行李——一個破舊布娃娃。
村民們來來往往,有人投來憐憫目光,卻無人停留。
議論聲隱約傳來:"林家的閨女又被丟在這兒了,這次怕是真不要了…"
就在林瑤絕望之際,一個低沉溫和的聲音響起:"孩子,跟我回家吧。"
01
寒風凜冽的冬日黃昏,五歲的林瑤瑟縮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小臉被凍得通紅,淚水早已干涸在臉頰上。她穿著單薄的棉襖,懷里緊緊抱著一個破舊的布娃娃,那是她全部的行李。
"爸爸媽媽去哪里了?他們說去買糖,怎么還不回來…"林瑤小聲呢喃著,聲音里滿是天真的期盼。
實際上,在三個小時前,林瑤的父母就已經坐上了駛往省城的長途汽車,再也沒有回頭看一眼被他們遺棄在村口的女兒。
村里人陸續經過,有人投來憐憫的目光,有人搖頭嘆息,卻沒有人上前詢問。大家都知道林瑤的情況——一個從出生起就體弱多病的孩子,幾乎耗盡了這個貧困家庭所有的積蓄。
"林家的閨女又被丟在這兒了,這次怕是真不要了…" "可憐見的,才五歲啊…" "聽說林家已經欠了一萬多醫藥費,這孩子就是個病秧子,留著也是拖累。"
竊竊私語聲傳入林瑤的耳中,但年幼的她并不完全理解這些話的含義。她只知道父母帶她去了縣城的醫院,回來時臉色很難看,之后便把她放在村口,說去買她愛吃的糖果。
天色漸晚,路過的村民越來越少。林瑤餓得肚子咕咕叫,寒冷讓她不住地發抖。就在這時,村長李大爺帶著林瑤的三叔林建國走了過來。
"瑤瑤,你爸媽有事出遠門了,暫時回不來,你先跟三叔回家住幾天吧。"村長蹲下身,輕聲對林瑤說。
林瑤眼睛一亮:"爸爸媽媽去哪里了?他們什么時候回來接我?"
林建國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先別問那么多,跟我回家吧。"
林瑤乖巧地點點頭,拉住三叔的手站了起來。雖然只有五歲,但常年的病痛讓她比同齡孩子更懂事。
然而第二天,林瑤就聽到三嬸和三叔在屋外爭吵的聲音。
"我們家已經三個孩子了,哪有余力再養一個?況且她還體弱多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們負擔得起嗎?"三嬸的聲音尖銳而不滿。
"可她是我親侄女啊,就這么看著她流落街頭?"林建國的語氣中帶著為難。
"仁義也要看對象!她爸媽都不要她了,我們憑什么接手?去找她大伯二伯啊,怎么偏偏塞給我們家?"
"大伯家日子也不寬裕,二伯更是明確拒絕了…"
林瑤靜靜地坐在屋內的角落,小手緊緊攥著布娃娃。她雖然年幼,卻已經模糊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被拋棄,什么是不被需要。
接下來的幾天,林瑤被輪流送到各個親戚家,但沒有一家愿意長期收留她。有的說家里孩子多,顧不過來;有的說經濟條件差,養不起;還有的直接指出林瑤體弱多病,是個不祥之兆。
一周后的傍晚,村里人再次看到林瑤孤零零地坐在村口。這次,連她的三叔也放棄了。村長無奈地召集了村民代表開會,商量如何處理這個無人愿養的孩子。
"要不送孤兒院吧?" "縣城的孤兒院名額滿了,而且她這情況,多半也不會收。" "這孩子命真苦啊,才五歲就沒人要了…"
會議室里七嘴八舌,卻沒有實際解決方案。就在氣氛陷入僵局時,一個低沉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我養她。"
所有人轉頭看向聲音的來源——是鄰村的吳大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獨居多年,靠種幾畝薄田為生。
"吳大哥,你一個人生活都不容易,怎么養得了孩子?"村長皺眉道。
"我雖然窮,但日子還過得去。"吳大伯平靜地說,"這孩子無依無靠,我看不過去。"
"可她體弱多病啊,醫藥費就是筆不小的開銷。"有人提醒道。
吳大伯堅定地重復:"我養得起。"
人們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這個平日寡言少語的老人會做出如此決定。
"吳大哥,你考慮清楚了嗎?這可不是短時間的事,是要負責到她成年啊。"村長鄭重地問。
"我知道。"吳大伯點點頭,"我答應過一個人,會好好活著。既然活著,就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孩子被拋棄。我養她。"
盡管眾人仍有疑慮,但在沒有其他解決方案的情況下,村長最終同意了吳大伯的請求。當天晚上,吳大伯來到村口,看到蜷縮在角落里的林瑤。
"孩子,餓了嗎?"他蹲下身,聲音溫和。
林瑤怯生生地點點頭,眼中滿是戒備和恐懼。
吳大伯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煮雞蛋和半個饅頭:"先吃點東西吧。"
林瑤迫不及待地接過食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吳大伯靜靜地看著,眼中流露出心疼。
"你叫林瑤,對吧?"待她吃完,吳大伯問道。
"嗯。"林瑤小聲回答。
"我是吳大伯,住在隔壁村。從今天起,你就跟我一起生活,好嗎?"
林瑤抬頭看著這個陌生的老人,眼中滿是困惑:"那爸爸媽媽呢?他們什么時候回來接我?"
吳大伯沉默片刻,輕聲說:"他們…暫時回不來了。你先跟我住,等他們回來,我再送你回家,好不好?"
林瑤思考了一會兒,點點頭:"好。"
就這樣,吳大伯牽著林瑤的小手,走向自己位于鄰村的簡陋土屋。月光下,一大一小兩個身影慢慢遠去,留下村民們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議論。
吳大伯的家非常簡陋——一間土坯房,一張木床,一張方桌,幾把舊椅子,就是全部的家當。廚房里鍋碗瓢盆齊全但陳舊,院子里種著一些蔬菜,角落還搭了個簡易雞舍,養著幾只母雞。
"吳大伯把床鋪收拾干凈,又找出一條舊毛毯。
林瑤站在門口,怯生生地環顧四周,這里比她原來的家簡陋多了,但莫名地讓她感到一絲安心。
那一刻,林瑤鼻子一酸,撲進了吳大伯的懷里。這是她被拋棄后,第一次感受到真誠的溫暖和安全感。
接下來的日子充滿了艱辛。吳大伯除了照料田地,還要照顧體弱的林瑤。冬天的一個晚上,林瑤突然高燒不退,吳大伯二話不說,背著她在寒風中步行十里路,趕到鎮上的診所。
"老吳,這孩子肺炎了,得打針吃藥,至少兩百塊錢。"醫生看完后說。
吳大伯二話不說,從貼身的口袋里掏出一個布包,數出所有的積蓄——一共一百八十多元。
"差點,能不能先治療,剩下的我明天想辦法送來?"吳大伯懇求道。
醫生看了看懷中高燒的林瑤,又看看焦急的吳大伯,嘆了口氣:"算了,就按一百八十算吧,剩下的我自己貼了。"
那一夜,吳大伯守在林瑤身邊,不眠不休。當林瑤的燒終于退下來時,天已經亮了。吳大伯滿臉疲憊卻露出欣慰的笑容。
"謝謝吳爺爺…"林瑤虛弱地說。這是她第一次叫吳大伯"爺爺"。
吳大伯眼眶微紅,輕撫她的額頭:"好好休息,爺爺在這里,不會離開的。"
02
春天來臨,林瑤的身體逐漸好轉。吳大伯不僅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還決定送她去上學。
"瑤瑤,你想去學校嗎?"一天早晨,吳大伯一邊幫林瑤梳頭,一邊問道。
"想!"林瑤眼睛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來,"可是,學校要交錢的吧?爺爺,咱們家沒錢…"
這句話讓吳大伯心頭一酸。六歲的孩子,已經懂得為家里的經濟狀況擔憂。
"錢的事你別操心,爺爺有辦法。"吳大伯笑著摸摸她的頭,"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
第二天,村里人看到吳大伯扛著自家門前那棵種了十多年的柿子樹去了集市。那棵樹每年秋天都會結滿柿子,是吳大伯重要的收入來源。
"老吳,你這是干啥呢?這樹好好的,砍了多可惜啊!"鄰居老王驚訝地問。
"瑤瑤要上學了,需要錢交學費,買學習用品。"吳大伯一邊鋸樹,一邊回答。
"就為了她?那可不是你親孫女??!"老王不解地說。
吳大伯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腰看著老王:"親不親的有什么關系?孩子想讀書,我就得想辦法。"
就這樣,吳大伯賣了柿子樹,又變賣了家里僅有的一些值錢物件,湊齊了林瑤上學的費用,還給她買了嶄新的書包、鉛筆盒和課本。
"爺爺,這是給我的嗎?"林瑤看著床上的新書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然是給你的,喜歡嗎?"吳大伯笑著問。
林瑤小心翼翼地撫摸著書包,眼中滿是珍惜:"喜歡,太喜歡了!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爺爺對我的期望!"
開學第一天,吳大伯早早地起床,煮了雞蛋,蒸了饅頭,還用昨天鄰居送的幾個雞蛋煎了一個蛋餅。
"吃飽點,上學要消耗很多精力的。"吳大伯把蛋餅放在林瑤面前。
林瑤看著桌上豐盛的早餐,又看看只給自己盛了一碗稀粥的吳大伯,眼睛紅了:"爺爺,你也吃蛋餅吧,我不餓。"
"爺爺吃不慣油膩的東西,粥就很好。"吳大伯笑著說,"快吃吧,別耽誤上學。"
林瑤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乖乖地吃完了早餐。吳大伯親自送她到學校,囑咐她要認真聽講,有困難就告訴老師。
"爺爺,你放心吧,我會做個好學生的!"林瑤揮手告別,背著新書包蹦蹦跳跳地進了校園。
吳大伯站在校門口,看著林瑤的背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一刻,他似乎忘記了所有的辛苦和艱難。
學校的生活并不總是順利。由于家境貧寒,加上沒有親生父母的背景,林瑤經常遭到一些同學的嘲笑和排擠。
"看,那個沒人要的孩子來了!" "聽說她爸媽都不要她,丟在路邊呢!" "她住在那個又臟又破的小屋里,身上都有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