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醫學影像中心內,醫生們正在遠程診斷。
●張梓睿文/圖
近年來,儀隴縣大力實施智慧醫療項目,借助信息化手段賦能醫療機構智慧化建設,構建起互聯互通“一張網”、調度監督“一張屏”、醫療服務“一體化”、健康管理“一個號”的數據網絡體系。同時,引入DeepSeek智能診療系統,為患者生成全景“健康畫像”,助力醫生精準診療。
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儀隴縣正全力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讓優質醫療資源惠及千家萬戶,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研發雙向轉診APP提升醫療資源利用率
4月15日,全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雙向轉診系統培訓會在儀隴召開。來自全省的各縣(市、區)醫院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共150余人參加培訓會。
筆者了解到,為有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儀隴縣自主研發了總醫院雙向轉診APP,有效解決了就醫過程中患者“來回跑、多頭跑”等問題,明顯減少患者等待時間、中間流程,減輕就醫負擔。“雙向轉診是緊密型醫共體的重要運行機制和組成部分。”培訓會上,儀隴縣總醫院黨委書記張勇介紹,雙向轉診系統具備信息共享全口徑、轉診標準清晰、資源分配自動化、統計分析信息化、就醫狀態可視化五大特點。
據介紹,該縣當前正處于傳統醫療診療體系向分級診療體系轉型期。傳統醫療診療體系中,縣級醫院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但未考慮疾病輕重程度,資源利用充分甚至緊張;中心衛生院,包括住院、門診和急診護理均未得到充分利用;鄉鎮衛生院門診服務則利用不足。而分級診療則可以通過“將簡單病例向下轉,將復雜病例向上轉”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級醫療資源,實現縣級醫院專注于疑難重癥、重大手術、指導培訓;中心衛生院(次中心)除鄉鎮衛生院功能外,更專注于常見病多發病的住院治療;鄉鎮衛生院則專注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管理、急診急救,充當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雙向轉診APP的打造,正是為分級診療體系量身打造的“利器”。該縣為每個中心衛生院及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分級建立了基本病種目錄、轉診病種目錄,醫療機構通過對患者的初步診療,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向上或向下轉診,隨后通過雙向轉診APP實現一鍵轉診,實現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順暢銜接。
“對非急診患者,經過逐級審核后上轉至次中心或相關院區;對急診患者,則由醫師提交后經轉診中心直接轉診至就近能救治的分院或院區。”張勇介紹,該系統還支持病歷共享、遠程會診等功能,確保患者轉診過程高效、精準,通過規范化流程和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減輕患者輾轉就醫的負擔。
據介紹,截至目前,通過雙向轉診APP,該縣各醫療機構已完成上轉1679人次、下轉970人次。
引入DeepSeek形成“一人一檔”全景“健康畫像”
近日,南充市基層醫療機構首個DeepSeek智能診療系統在儀隴縣義路鎮衛生院落地。針對基層醫療機構資源有限、人才短缺等問題,著眼于推進醫防融合,儀隴縣依托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優勢,為基層醫療機構量身開出了一系列“處方”。目前,該縣39家基層醫療機構中已有38家使用DeepSeek智能診療系統。
“傳統的慢性病管理中,醫療機構的數據難以共享,患者的全程管理對我們來說是個難題。但DeepSeek在基層系統新版門診醫生站和健康檔案云平臺上線后,這些問題迎刃而解。”4月17日,義路鎮衛生院一位工作30多年的老醫生感慨道。
據介紹,DeepSeek智能引擎可整合全省范圍內的病案、體檢、公共衛生檔案及隨訪健康數據,實現患者就診記錄、體檢數據、用藥信息、生活方式等數據的動態歸集與分析,自動生成直觀的健康圖譜,形成“一人一檔”全景健康畫像,可幫助醫生迅速把握患者的主要健康問題及潛在風險,為精準干預提供數據支撐。
“醫生給我看了健康管理計劃,為我評估了糖尿病發病風險,并給出了降低血糖的具體措施,讓我對健康問題做到了心中有數。”一位病人接受治療后感嘆。
“DeepSeek依托健康大數據,通過健康教育和風險預警,可有效增強群眾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其主動參與健康管理的積極性。”儀隴縣衛健局黨組成員何漣說。
此外,該縣還積極探索創新,搭建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化干預慢病管理云服務平臺,打造醫防融合新模式,并在今年1月份上線慢病管理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在儀隴縣總醫院,復興、金城社區、新政二社區等地的三家分院及村衛生院投入使用。下一步,該縣將深化技術創新與應用實踐,構建智能慢病管理模式,推動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深度融合,逐步落實慢病檔案動態管理及健康干預精準化,全面構建全周期智能診療管理服務體系,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就醫服務體驗。
“互聯網+醫療健康”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家門口
近年來,儀隴縣啟動“互聯網+醫療健康”計劃,縣鄉醫療機構建立了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彩超五大中心,實現了全縣“一張網”、數據“一張屏”、就診“一張卡”,有效串聯信息“孤島”,打破信息“壁壘”,群眾就醫體驗感不斷攀升。
4月18日,在儀隴縣醫學影像中心,10余名醫生坐在電腦前對來自各級醫療機構上傳的影像進行分析診斷。“日診斷量約150例,診斷結果在全縣的醫療機構通用。”該中心負責人介紹,2024年,該中心遠程診斷中心完成診斷4萬余例,實現了“基層檢查,縣級診斷”。
以往,患者想得到縣級專家的診斷,需前往縣城就診。如今,借助遠程診療系統,患者在當地完成檢查,檢查數據實時傳輸至縣級醫院,專家給出專業診斷和治療方案,大大節省了患者的就醫成本和時間。
早在2020年,儀隴縣衛健局就啟動了“互聯網+醫療健康”計劃,依托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的信息基礎,率先建成遠程影像中心、遠程心電中心,年遠程診療3萬余人次。
“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專家的服務,間接減少了群眾就醫支出,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我們與縣總醫院達成合作,開通了遠程影像、遠程心電業務,從檢查到報告出具,一般在10分鐘左右,極大地提高了診斷準確率和診治高效率。”儀隴縣立山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林江水說,目前,該院配備了螺旋CT機、骨密度儀、彩超、經顱多普勒等儀器,為群眾看病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此外,遠程診療也為醫療急救提供了堅實保障。“腦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與遠程影像、遠程心電聯系最為緊密,為指導基層醫療機構搶救、轉運腦出血、心肌梗死等病例贏得了時間。”儀隴縣總醫院腦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負責人說。目前,全縣39家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了數字化心電圖儀,通過遠程平臺傳送至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實時出具報告,給予指導意見,不僅縮短了就醫距離,還爭取了急救時間。
“自遠程診療中心運行以來,全縣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準確率大幅提升,不僅緩解了縣級醫院的就診壓力,也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到基層。”何漣表示,遠程診療中心的建設是提升全縣醫療水平的重要舉措。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遠程診療五大中心功能,拓展服務范圍,讓遠程診療成為守護全縣百姓健康的有力武器,為建設健康儀隴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 | 南充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