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的壓力那么大,為什么中國和俄羅斯不結盟共同反擊?為了幫助大家搞清楚這個問題,今天我將從歷史經驗、國際政治、國家利益、地緣現實以及自身實力的五大維度深入解讀這個問題,保證你看完之后徹底看懂中俄關系。
首先說第一個維度,歷史經驗。
現在很多人說中俄唇亡齒害,美國人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兩國聯盟明明就是最好的選擇,看不懂為什么我們不做這件事?
那我問你,你怎么知道我們沒有嘗試過和俄羅斯建立盟友關系?最近100多年,我們和俄羅斯至少結盟過3次,而且每一次都是我們主動向俄羅斯靠近,可結果呢?每一次都鬧得不歡而散,給我們造成了重大損失。
第一次是甲午戰爭之后的事情,當時清政府剛剛敗于日本,為了抵抗日方勢力,李鴻章親自跑去和沙俄簽訂了著名的《中俄密約》,可結果呢?沙俄打著修鐵路的幌子,趁機侵占我國東北的土地。
魯迅有一篇文章叫《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學過,里面講述的就是沙俄和日本在我國的東北大打出手,爭奪我國土地的故事。
這就是我國第一次和俄國結盟的結果——引狼入室。
然后第二次是民國時期,1945年,在日本投降前夕,蔣介石跑去找斯大林求助,請求蘇聯派兵攻打日本,兩國趁機簽訂了著名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看名字大家就清楚,這就是已經結盟成功。
可結果呢?趕走了日本之后,蘇聯轉頭就在東北駐軍,大連的港口全部都被控制,更過分的是,蘇聯還逼著我們承認了外蒙獨立。
這就是我國第二次和俄國結盟的結果——領土分裂。
最后是第三次是新中國剛剛成立,1950年,咱們和蘇聯成為盟友,蘇聯給錢給技術援助我們搭建工業體系,當時我們以為這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友誼,結果赫魯曉夫上臺之后,直接提出了兩個過分的要求。
一個是要在中國建立軍事基地,比如說長波電臺。
另一個是想和我們搞聯合艦隊,可我們當時連漁船都沒有幾只,所謂的聯盟艦隊,實際上就是蘇聯的海軍可以隨意在我國駐軍的意思。
一旦我們答應,那就和日本面對美國是一樣的局面,所以我們直接拒絕了蘇聯的提議,從那以后,中蘇翻臉。
蘇聯撤專家、撕合同,讓我們的156工程直接爛尾,為了償還債務,我們還在特殊時期拉著大量的物資還給蘇聯,導致有三年我們困難到了極致。
更過分的是,蘇聯還頻繁的在邊境制造沖突,讓我國必須常年在北方維持百萬規模的駐軍,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就是我國第三次和俄國結盟的結果——反目成仇。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事不過三,如果一次兩次合不來,可能還是我們的原因,可如果連續三次都出現了不愉快的結局,那說明兩國結盟確實不太合適。
看完歷史經驗,再來看第二個維度——國際政治。
我們都知道屠龍少年最終變惡龍的故事,所以當我們想要結盟搞陣營對立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像美國那樣到處搞軍事同盟的行為,到底符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一定要記住,新中國的成立,本身就是建立在反霸、反殖民主義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對于美蘇那種霸權主義的行徑,我們第一代領導班子是打心底的看不起,天安門前,如今還掛著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文字呢,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為了對付美國,而走上和美國一樣的老路。
這是我們不愿意結盟搞陣營對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不結盟可能更符合我國的形象。
很簡單的道理,假設我們和俄羅斯結盟,那俄烏戰爭爆發之后,我們是不是就要在歐洲用兵?一旦我們親自下場,那咱們和歐盟的關系還有沒有緩和的余地?
而且結盟對一個國家其實有很大的限制,比如說如果我們和沙特結盟,那在和伊朗接觸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限制,畢竟不能觸犯盟友的利益,但沙特和伊朗作為一對千年冤家,本身就有很多難以調和的矛盾,所以一旦我們結盟,那反而不利于我國在中東和非洲地區開展外交工作,所以采取不結盟的政策,不搞綁定,只進行多邊合作,這樣反而會讓我國的政策更加靈活合理。
再來看第三個維度的考慮——國家利益。
外交自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國家是否干預某件事,一定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比如說你有一個哥們,他在外面故意挑釁一個壯漢,引發了激烈的沖突,作為一個正常人,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先問清楚具體原因,再去想解決思路。
可如果你和哥們簽訂了同盟條約,約定了不管任何原因,一旦打架你就必須提供支持,那面對這種情況,你就只能上去打群架,最后一起進號子,毀了你光明的一生。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和俄羅斯結盟,那我們就會被盟友的義務所綁架,在俄羅斯吞并烏東地區的時候,我們也得表示同意,一旦我們這樣做了,請問以后我們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時候,會面臨什么樣的輿論?
而且現在中俄之間的關系已經很好了,不管是經濟合作,還是能源科技領域的合作,雙方都建立了非常緊密的關系,真的沒有必要非得通過聯盟的方式去強化。
更重要的是,一旦聯盟建立,就會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誰是大哥,誰是小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不平等的關系最終都會走向破裂,所以從我國的利益角度出發,不結盟就是最好的選擇。
再來看第四個維度的考慮——地緣現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中俄兩國在地緣層面的利益訴求,其實是不一致的。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主要的利益方向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而俄羅斯的利益核心則在歐洲東部。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這意味著俄羅斯如果想要在歐洲更進一步,我們會覺得和我有啥關系。
同樣的,我們想要在南海更進一步,俄羅斯也會覺得好像和我關系不大啊。
當雙方的利益方向無法一致的時候,就很難綁定在一起共同發力,這也是中俄兩國始終不結盟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熟悉歷史的和世界地緣的都清楚,這個世界就不允許出現一個橫跨歐亞大陸核心區域的超級大國,一旦出現這樣的勢力,必然會引發其他國家的警惕,而中國和俄羅斯一旦結盟成為一體,就意味著一個占據了世界島核心位置的軍事經濟體出現了,那必然會加速歐美一體化的進程,會造成世界大亂局,所以我們在和俄羅斯合作的時候,一直都在把握著這個度。
最后是第五個維度的考慮——自身實力。
試想一下,我們和俄羅斯結盟,到底能得到什么東西?
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不結盟一樣可以交易。
俄羅斯的尖端科技?現在在絕大多數領域,我們都超過了俄羅斯。
那就是需要俄羅斯的核保護和軍力支持?截至2025年,現在全世界基本認定中國是保二爭一的軍事強國,我們不需要俄羅斯的軍力支持,而核武庫,根據美國的判斷,現在我們也擁有了非常夠用的實力。
那既然如此,我們何必去搞結盟綁定那一套呢?我都不知道我們能從俄羅斯那里得到什么東西,以咱們現在的實力,工業實力超過美國日本德國之和,軍事實力一年下水一個英國海軍,經濟實力俄羅斯更是只等于我們一個省,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有結盟的必要嗎?
我發現網上很多人存在一個嚴重的思維誤區,那就是好的時候恨不得和兄弟穿一條內褲,結果后面兩人翻了臉又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敵對關系,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由此可見,這種相處模式是有問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適當的保持一定的距離,給雙方一些調整的空間,這樣的關系才能長久持續。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想要長久維系,歸根到底還是利益的穩定置換,你幫我一下,我幫你一下,互有往來才能持續,一旦搞成了道德綁架式的捆綁關系,或者居高臨下的施舍關系,這樣的關系早晚都得分崩離析。
所以我們理解中俄關系,相信國家的判斷就行了。
前些天,王毅外長訪問俄羅斯的時候重申了中俄關系的三大原則:
第一, 中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
第二, 中俄平等相待,合作共贏。
第三, 中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原則,也是中俄關系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