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維施策破難題,規范市場促消費
一個多月前的“3·15”晚會,將一些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劣質產品、騷擾電話、平臺借貸……這些問題不僅侵犯消費者的利益,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聽取“3·15”晚會曝光問題處置情況匯報。會議指出,“3·15”晚會曝光問題處置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有問題就有破題,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而后續工作依然是任重道遠。
透過現象看本質,“3·15”晚會所曝光的問題,實則是市場監管長期以來面臨挑戰的冰山一角。當下,部分經營者責任意識淡薄,導致假冒偽劣商品屢現市場。這一亂象本質上是全流程監管體系存在薄弱環節的集中反映。在從產品生產到終端銷售的完整鏈條中,任何監管缺位都可能成為不良商家違規操作的突破口。“3·15”晚會曝光的翻新一次性衛生用品等問題,就暴露出一些商品的生產環節在原料把控、工藝監管方面存在漏洞。此次會議就強調,要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強化日常監管和預防工作。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還是千家萬戶的事。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3·15”晚會曝光的保水蝦仁等問題,能從中窺見食品行業監管的不成熟,而問題往往是隱藏于產業鏈條之中的。本次會議就指出,聚焦民生關切強化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壓緊壓實全鏈條監管責任,嚴懲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這意味著從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到銷售服務,每個環節的監管部門都要明確職責、加強協作,形成監管合力。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對此亦是劍有所指。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市場監管的現實語境。從“3·15”晚會曝光的問題來看,很多都具有涉網因素,這考驗著網絡數字化監管的能力和水平。本次會議強調,要著力提升基層監管能力水平,推動行政執法和監管力量下沉,注重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切實提高監管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時效性。在提升監管能力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至關重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風生水起,善用這類“工具箱”,能幫助監管者捕捉違法違規線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讓監管真正深入到“毛細血管”。
多維施策破難題,規范市場促消費。“3·15”晚會不僅是曝光問題的窗口,更是推動市場監管改革與完善的契機。只有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努力,不斷強化監管,才能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讓市場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持續發展。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提振民眾的消費熱情,亦是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去看待和執行。高度重視“3·15”晚會曝光問題的處置,體現著政府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將輿論監督轉化為制度革新,也展示著監督治理與市場發展的雙向奔赴。(謝偉鋒)
來源: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