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 據日本《朝日新聞》4月11日報道,汽車在牛和水鳥嬉戲的濕地中穿行。在一片朦朧的前方,巨大的黑影隱約可見。那個看似小山的地方正是即將完工的住宅區。
這些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農村地區的建筑是為工人建造的宿舍,工人將在此為美國蘋果公司組裝iPhone。具體而言,這里是為臺灣電子制造巨頭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準備的工人宿舍。
這里共有13棟10層建筑,可容納18720人居住。工人即將搬入宿舍。27歲的現場技術人員普拉賓(音)感慨萬千地表示:“完成了一項大事業。”
這個項目由泰米爾納德邦產業促進公司(SIPCOT)推進,其與眾不同之處并非僅僅在于入住人數眾多。應鴻海方面的要求,土地和建設費用等事業費約達70.6億盧比(約合8300萬美元),資金主要由印度方面負責籌措。
為了不讓農村的各家各戶對同意女性外出工作猶豫不決,SIPCOT方面宣傳工廠采取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在墻上安裝帶刺鐵絲網并設置監控攝像頭。食堂和運動設施也一應俱全。正如SIPCOT負責人所說,該項目“無論哪個方面都是史無前例的”,由此可以看出當地對產業招商的“認真程度”。
據當地媒體報道,鴻海還在附近自建了另一座可容納約1.8萬人的宿舍。
智能手機生產活動正在改變印度鄉村面貌。
鴻海2017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臺灣和碩聯合科技公司也在印度推進生產。包括印度塔塔電子公司在內,許多制造商的生產基地集中分布在泰米爾納德邦所在的印度南部地區。
在蘋果公司推進重建產品供應鏈的過程中,印度的存在感不斷提升。但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顯示器等大部分零部件依賴進口。根據蘋果公司公開的2023年度零部件供應商名單,按國家和地區來看,這些供應商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例如,中國大陸、臺灣和日本零部件供應商數量分別為156家、49家和42家。而包括組裝代工商在內,印度供應商僅有14家。
泰米爾納德邦的目標是,成為以iPhone產業為中心的“城邑”。負責制定當地產業政策的阿倫·羅伊表示:“我們也想吸引零部件企業,進而建立起一個生態系統。”
莫迪政府出臺“印度制造”戰略,鼓勵招商引資發展制造業,智能手機產業被視為典型代表。
莫迪政府2014年上臺,致力于提高制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提出了將這一比例從約15%提高到25%的目標。莫迪政府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包括發放補貼在內的扶持政策。
不過,印度國內對莫迪政府的政策褒貶不一。一方面,印度制造業規模穩步擴大,且近年在半導體制造等領域,大規模投資相繼出現。另一方面,由于未能超過信息技術等服務領域的增長速度,制造業在所有產業中所占比重并沒有提高。
卡內基印度中心前副主任蘇亞什·拉伊指出,包括制造業在毛附加價值中所占比重在內,顯示經濟整體動向的指標沒有改善,印度政府有必要調整政策。(編譯/馬曉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