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陽雙歲,長水千燈。4月20日,位于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的春陽臺藝文中心(簡稱“春陽臺”)舉辦兩周年谷雨慶典活動,邀請文化學者、公益人士及當地村民共聚一堂,共溯春陽臺與塱頭鄉村振興項目的發展歷程,共話嶺南文化傳承創新,共拓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新機遇。
春陽臺由建筑師張永和主創設計,位于塱頭村村口,總面積8602平方米。春陽臺融合了文博展館、藏書樓、善本室、閱覽室、劇場與藝博活化等多樣空間,在充分尊重地方文化的基礎上,為古村的多元文化活動提供了全新場所。
自2023年4月谷雨正式開放以來,在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簡稱“唯品會公益”)的支持下,春陽臺逐步成長為塱頭鄉村振興事業的一面文化旗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與世界藝術交融的重要橋梁。
圖:春陽臺二周年谷雨慶典現場
近日,塱頭鄉村振興項目又迎來喜訊。作為全球鄉村改造項目入選案例,塱頭即將亮相今年5月10日開幕的第19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下文簡稱“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藝術文化盛會之一,被譽為“建筑界的奧林匹克”。據介紹,屆時,塱頭項目團隊將通過精心設計的模型和影片,展現一段關于“多元共創”的百年嶺南古村蝶變故事,向世界詮釋“文化引領、公益賦能”的塱頭模式。富有嶺南特色的塱頭魚燈之光將跨越山海,在威尼斯的水巷中點亮東方鄉土的現代敘事。"
在慶典活動上,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旻回顧了過去兩年塱頭項目多個“從無到有”的歷程,包括舉辦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賈科梅蒂特展“1的紀念性:賈科梅蒂在塱頭”,邀請頂級學者走進塱頭舉辦多場文化講座,聯合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開展鄉村調研和研學活動等,還有數百場中小型公共活動。這些內容涵蓋藝術展覽、文化講座、音樂演出、研學體驗等多個領域,為古村注入了全新活力。
比如在賈科梅蒂特展展出的4個月中,慕名前來塱頭古村觀展的游客累計人數達40萬,其中不乏來自俄羅斯、英國、加拿大以及巴西等國家的國際游客。展覽期間,春陽臺特別邀請了戴錦華、梁文道、隋建國、汪民安等文化界名家前來觀展并舉辦文化講座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參與其中。
依托在地文化底蘊,塱頭項目還發起了太陽照照童聲合唱團,舉辦耕讀農事體驗活動,并與塱頭村民及社團積極聯動,持續豐富社區文化藝術生活,推動鄉土文化的創新傳承與融合發展。
圖:太陽照照童聲合唱團
其中,太陽照照童聲合唱團在2024年4月正式成團,面向炭步鎮及塱頭村的學齡兒童招募成員,由專業的音樂老師長期對孩子們開展免費的樂理科普和合唱訓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藝術的種子,讓他們用歌聲展現新鄉土和新生活的可能性。經過一年時間的發展,合唱團成員已經從50多人拓展到120人,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這里唱響塱頭鄉土之音。
一系列高質量的文化、公益活動,既促進了國際藝術與嶺南文化在大灣區的交流融合與廣泛傳播,也助力春陽臺和塱頭鄉村振興項目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
2024年,塱頭鄉村振興項目在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大地流彩·首屆鄉村文化產業創意大賽”中,榮獲最高獎項——創意典范獎,在彭博《商業周刊》舉辦的展望峰會上獲得“2024新商業公民-杰出文化賦能”榮譽,并入選世界旅游聯盟的2024年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隨著歲序更新,塱頭鄉村振興項目與春陽臺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據介紹,頂級剪紙藝術家陳粉丸即將于5月1日在春陽臺推出新展《有,冇》,并將開啟駐村藝術活動。同時,由建筑師張永和主創設計的耕學+研學中心也計劃在今年暑期開業,為促進文化藝術交流,鏈接粵港澳高校文化資源以及構建共學、共生、共創社區部落提供場地與平臺。此外,全球共創者駐地計劃也將落地。
塱頭小學位于塱頭明清古建筑群核心區黃氏祖祠后方,目前處于閑置狀態,未來將啟動改造計劃,并由建筑師何健翔操刀設計。項目以村民為主體,在保留建筑原貌與歷史痕跡的同時,延續黃氏宗族的凝聚力,打造兼具開放議事、文化活動的復合型公共空間。
沈旻表示,“推動鄉土文化傳承發展是塱頭鄉村振興不變的底色。我們希望春陽臺可以成為架設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串聯起全球優質文化資源,向世界傳遞塱頭及嶺南鄉土的獨特魅力,探索古村活化的永續路徑。”
圖:春陽臺
來源:花宣
編輯:黃柱
復核:王淼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