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1日訊 近日,利津縣12000多畝鹽堿耕地改造提升項目建設正酣,項目綜合運用深翻深松、暗管排堿等改堿技術,再造節水節肥、智慧高產的耕地,不僅能實現多項土地改良目標,還將為黃河口鹽堿地等后備資源利用提供示范。
走進項目建設現場,數臺大型單鏵翻轉犁深翻坭層,大馬力拖拉機牽引著激光精平系統,對深耕后的土地進行精平作業。在土地的周邊,工人們正忙碌地鋪設暗管排堿系統,勾勒出鹽堿地新圖景。
“我們黃河三角洲淤積平原最大的土壤特點就是在一米左右有特別厚的紅坭層,但是我們的大型單鏵翻轉犁深翻的深度可以達到一米二,我們打破這一個紅坭層,把它翻出來,經過一個冬天的凍融,然后就形成了這種粉狀,使我們的排鹽排堿效果達到最好。”山東匯邦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郭輝輝告訴記者。
據了解,利津縣陳莊片區二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項目鹽堿耕地改造提升部分,涉及土地12000多畝,由山東匯邦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項目投資4500多萬元,主要實施田塊建設、土壤改良、灌溉排水、溝渠開挖疏浚等工程,以及新建滴灌系統、低壓管灌系統、水肥一體、智慧農業管理平臺等系列工程。
“我們項目區自年前開工以來,深耕深翻都已經完成,目前進行的是土地的精平,我們用500馬力的拖拉機配合激光精平系統,可以讓土地達到正負5公分的精平度。34萬米的暗管排堿系統現在已經完成了4000米,配套的田間道路完成了4000米,我們的建筑物大部分已經完成。450畝的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目前正在逐步實施。”山東匯邦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郭輝輝告訴記者。
通過系列開發,核心片區不但將在中重度鹽堿地上一次性實現節水、節肥、省工、增地目標,還將率先使用日產30噸咸水淡化設備,做到變廢水為可利用水,探索出改鹽改地新模式,為黃河口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做好示范。
“整個項目建成以后,力爭達到含鹽量降到0.3%以下,PH值降到8.5以下,有機質含量要提到10%以上。”山東匯邦渤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郭輝輝告訴記者。
閃電新聞記者 宋瑞星 陳海濤 東營臺 賈增陽 利津臺 劉明陽 吳樂樂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