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作為中醫(yī)里非常常見的一類病癥,其本質就是體內有濕氣的同時,還多了一點熱邪。濕氣的主要來源就在于我們的脾臟,而當濕氣在體內郁積太久后,就會化生熱邪,從而形成濕熱。脾臟會將濕熱煉化出來,繼而在體內的肺臟以及肝臟等各個部位游走,因此,患有濕熱病癥的人,大多都伴有口苦、痛風或一些其他的“難言之隱”,例如白帶異常、陰囊潮濕等。
針對濕熱病癥的治療,中醫(yī)常用的方劑也有很多,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藥方,就能很好地祛除濕熱,它就是“三仁湯”。三仁湯是清代溫病大家吳鞠通的經典方劑,收錄于《溫病條辨》之中,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吳鞠通,但由他所獨創(chuàng)并造福于后世的聞名藥方卻并不在少數,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銀翹散以及安宮牛黃丸等。
雖然三仁湯這一方劑的名稱中有“三”字,但實際上所用到的中藥卻有8味,即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白通草、竹葉、厚樸、滑石以及半夏,整個方劑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的效果,其妙處就在于整個方劑可以將體內的上、中、下三焦?jié)駸嶂饌€“擊破”。
首先是上焦,上焦主要包括了我們的心肺,因此,在這個方劑中便用到了中藥材杏仁,中醫(yī)認為,肺腑和大腸互為表里,肺和大腸相互連通,而杏仁可以宣利肺氣,所謂“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其實就是說杏仁可以將上焦的濕熱水汽往下牽引,然后順著腸道從體內排出。
方中的白蔻仁可以守護中焦,即脾胃,而白蔻仁除了是一味常用中藥材外,還可作為香料,它是具有芳香藥性的藥材,具有讓臟腑恢復活力的能力,當脾胃被水濕困住時,人們常常會有身體乏力、頭身困重的感覺,而白豆蔻芳香化濕、理氣寬胸,能夠促使脾胃功能恢復,當脾胃功能得以恢復后,那么病邪自然就會被驅散。
針對下焦?jié)駳獾木徑猓朔接玫搅宿曹尤剩鳛殪顫竦某S盟帲曹尤士梢詫⑾陆沟臐駳怆S著小便一起從體內祛除,具有淡滲利濕的效果,由于需要清除的是體內的濕熱,因此吳鞠通在此方中用到的是生薏苡仁,因為生薏苡仁具有一定的涼性,更有助于病情的緩解。
整體來看,杏仁、白蔻仁以及薏苡仁這三味藥材就可以將體內的濕熱病邪,從上到下給化解,而用中醫(yī)的話來概括,就是宣上、暢中、滲下。但僅靠這三味藥材還遠遠不夠,因此吳鞠通還加入了其他中藥,其中,通草、竹葉甘寒淡滲,可以幫助增強方劑利濕清熱的效果;半夏、厚樸行氣除滿,化濕和胃,可增強方劑的化濕能力;另外,滑石具有“上能清水源,下可通水道,滌蕩六腑之熱”的能力,可以將三焦的濕熱通通給化解。
縱觀整方,雖然所用到的中藥材都很普通、常見,也沒有大寒大苦的藥材,但配伍卻非常嚴謹,能體現出吳鞠通的獨特思路,不過,三仁湯在臨床運用上往往更適合體內濕氣重于熱邪的患者,如果熱邪較重,也可在原方的基礎上,增添清熱的良藥,例如金銀花、連翹等。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