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驊中將(1910年1月——2000年5月31日),廣西人。紅軍時期,任紅七軍參謀,紅十三師政治部主任,紅八軍團宣傳部部長,紅軍干部團政治處主任,紅軍大學上級干部隊政治委員,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抗戰時期,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軍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一軍政治委員,第十四、十三兵團政治委員。建國后,任廣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南寧市市長,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院長,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有的文章說,莫文驊曾擔任過十四兵團政委(3個月)、十三兵團政委,授銜時應該授上將軍銜,授中將是明顯的低授了。甚至說,沒有授上將軍銜和廣西的剿匪不力有關;還和東北軍區的高司令有關;有的作家想象力和創造力十足,說什么低授和紅七軍政委有關。
對于以上幾條低授說法下面來分析一下,看看這幾條低授的說法能不能成立。
第一條、關于廣西的剿匪不力問題。1950年11月,中央發電報給廣西地區領導人對剿匪工作未能提前完成任務提出了批評。為什么要提前完成剿匪任務呢?因為援朝戰爭已經開始,急需廣西方向結束剿匪,抽調兵力加強廣東方向,防范對岸配合朝鮮半島的軍事行動。莫文驊時任廣西軍區副政委分工負責省會南寧市的黨政工作。如果講剿匪不力的責任,應該說有些應負的責任。到了1951年1月1日、2日,中南軍區領導和中央領導分別發電報,對廣西剿匪工作提出了嘉獎。具體嘉獎電報內容見《張云逸年譜》。領導批評說剿匪不力,是口氣嚴厲的督促工作,因為并沒有提出追究個人責任。所以說,因剿匪不力影響莫文驊授上將軍銜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第二條、說定級時定副兵團級是受高司令影響,在莫本人回憶中是有類似的說法。但是由于高后來的情況,莫在撰寫回憶錄時如此說,只能看作是政治上表示個態度。因為,莫空降到東北軍區任政治部主任,高并沒有表示異議,又何必在定級上表示自己所在軍區的主任要降低,況且高也未必能影響到總干的定級工作。
第三條、在紅七軍時,莫初期只是個副官和參謀,后期也只是連級上下的軍官,和政委不可能有什么交集。
根據以上分析,影響莫文驊低授軍銜的三條原因都不能成立,那到底什么原因影響了低授呢?我認為,低授的原因主要還是資歷不硬。為什么說資歷不硬?主要是戰斗部隊政治主官的任職時間稍短,長時間擔任的是軍事教育部門的職務,職務的影響力也不夠。但從莫文驊到東北野戰軍的任職來看,應該是很受重用啊?是很受重用,主要是得益于自身文化水平較高。廣西省立一中畢業,省立一中是當時南寧的最高學府,其前身為南寧中學堂。在紅軍隊伍里,能念到中學畢業的恐怕是不多。再有就是,紅軍時期在紅八軍團、紅軍大學、抗大和羅帥多次共事,所以,在東北野戰軍時的屢任要職,也就可以理解了吧!包括由廣西軍區調到東北軍區任職,還有五六年組建政治學院,羅帥兼院長、常務副院長選的莫文驊擔任。再說說兩個兵團任政委,實際上十四兵團就存在了三個多月,所屬部隊就拆分了,直屬隊劉亞樓帶去組建空軍,其他部隊很大一部分合并到十三兵團,因程子華留在北京安排,沒有隨兵團南下。所以,黃永勝接司令、莫文驊接政委。這一時期,是四野南下作戰的時期,時間很短。稍后又隨部隊回到家鄉廣西軍區任職。
總之,莫文驊到東北以后才開始擔任戰斗部隊政治主官,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長期擔任的是作戰部隊以外的部門主官,因此,資歷稍弱。相較于四野被授予上將的其他政工干部,蕭華和賴傳珠,明顯任職資歷稍弱。還有最關鍵的是授銜時的現任職務。莫文驊是五四年十一月任命的政治學院第二副院長兼教育長、蕭華兼第一副院長,在這之前的上半年,在政治學院的籌建期間,莫文驊就已調離了東北軍區,參與籌建政治學院。假設,莫文驊沒有調離東北軍區,隨著五五年三月改為沈陽軍區而任政委職務,那么授上將軍銜還有點希望。然而,沒有假設。另外再說一點,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相當于兵團的指揮機構是:打長春方向的第一指揮所;打錦州方向的叫第二指揮所。后來叫一兵團、二兵團;再后來統一番號叫十二、十三兵團。第一指揮所成立時蕭華就是政委,而莫文驊擔任兵團政委是在第二年、四九年五月。兩華(驊)任兵團政委的年限是不一樣的,授銜時任職年限都是要算清的。前者叫資歷較深;后者叫資歷稍淺,在上將名額有限的情況下,一個授上將、一個授中將是完全正常的,沒有低授。
1956年12月,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在中南海接見政治學院學員,副院長莫文驊中將陪同接見。
羅帥、羅總長、楊成武副總長、肖華副主任在副院長莫文驊中將的陪同下視察政治學院。
朱德同志與羅榮桓同志在一起交談。
張云逸大將與莫文驊中將在一起。
莫文驊中將(前右2)和其他將軍們合影。
莫文驊和留守兵團蕭勁光司令員、旅參謀長耿飈在一起。
1959年7月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上將代表毛主席為王恩茂中將、李銓少將授勛。
1955年,蕭華上將與夫人王新蘭上校(右八)在家中接待波蘭軍隊歌舞團人員。
1957年10月16日,在首都機場合影,前排左起:粟裕大將、譚政大將、蕭華上將、許光達大將、曾涌泉大使、蕭向榮中將、王樹聲大將,后排左起:蘇進炮兵少將、王宏坤海軍上將,洪學智上將和曹里懷空軍中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