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耙齒凌戰斗,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新四軍白刃大戰日軍中隊,粟裕傳令嘉獎

0
分享至



文/朱曉明

1944年6月,新四軍主力“老7團”在南下歸建蘇中4分區途中,于如皋縣西北耙齒凌一帶(今屬如東縣),與“掃蕩”追擊我地方部隊的日偽軍500余人猝然遭遇,以白刃戰將敵全殲,創造了車橋戰役后蘇中第二次大捷,極大地鼓舞了4分區軍民反“清鄉”斗爭必勝的信心。

蘇中4分區的反“清鄉”

1942年6月,日軍鑒于對我蘇中根據地進行的全面“掃蕩”、分區“掃蕩”、乘虛躍進、交通政策等都沒有收到效果,再次變換方針,吸取華北鐵壁合圍和蘇南“清鄉”的經驗,開始對我蘇中地區進行“清剿”(“機動清鄉”)。從6月到10月,先后對我4分區、3分區、1分區開展了3期“清剿”。我各分區緊密配合,機動作戰,數月中先后進行的較大戰斗有石港攻堅戰、海門襲擊戰、如西反擊戰、二窎殲滅戰等,粉碎了敵之計劃。

1942年9月,新四軍第1師和蘇中區實行精兵簡政,各旅保留一個主力團(即第1、4、7、52團),并予以充實加強,其余主力團實行地方化,與各縣團合并,成為地方團的骨干力量。這次整編,使軍區有主力在手,隨時可以對重要方向實施突擊,而各分區、各縣也都有較強的武裝作為機動兵力,配合區游擊隊和民兵,擔負堅持原地斗爭的任務。

進入1943年,是蘇中抗戰最艱難的日子,日偽將華中地區“清鄉”重點放在我蘇中根據地,并首先選擇臨江瀕海、易于分割封鎖、對日偽威脅最大的我4分區(由1師3旅兼,活動區域為南通、如皋、海門、啟東等縣),作為“蘇北第一期‘清鄉’實驗區”。劃定天生港、丁埝之線以東,丁埝、馬塘、南坎之線以南,東至黃海,南至長江為“清鄉”區范圍。除調集偽第22、32、34師外,日軍還從蘇南抽調了第60師團2個大隊、116師團1個大隊和部分憲兵,以及大批“清鄉”警察、特工和偽方行政人員,進駐“清鄉”區內各集鎮和重要村莊。沿“清鄉”區邊沿,日偽軍構筑了長達175公里的竹籬笆封鎖圈,每隔一定距離構筑碉堡、瞭望哨,派兵駐守。封鎖了長江岸邊大小口岸,僅留少數孔道,派兵把守。占領了沿海集鎮,封鎖了海上與陸上交通。日偽計劃用6個月時間完成“清鄉”,妄圖在“清鄉”區內徹底消滅我黨我軍,肅清一切抗日勢力和“敵對分子”,建立起徹底的偽化統治。



◆指揮耙齒凌戰斗的7團團長兼政委彭德清將軍。

關于日偽“掃蕩”和“清鄉”的區別,前者是一種突然性的短時間的軍事行動,是為了給某一個區域的中國部隊以打擊,以求得暫時安寧和擴張占領區。后者則是長時間的軍事和政治相結合并以政治為主的動作,不僅以優勢兵力打擊、驅逐抗戰力量,而且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特務各方面力量一起使用,妄圖徹底消滅抗戰力量,使抗日根據地完全偽化。可見,“清鄉”比“掃蕩”更殘酷,更難對付。我4分區反“清鄉”斗爭,是在河網交錯,既無屏障可依又不能挖地道的江海平原上進行的,這在全國其他各個根據地中是少見的。

如何反“清鄉”,蘇中軍區認為必須堅持原地斗爭,以公開武裝斗爭為主,充分發揮主力部隊的骨干作用和主力團隊、地方團隊、武裝民兵“三結合”武裝體制的威力。4分區主力7團實行“敵進我進”的方針,撤至“清鄉”區外圍,隨時抓住敵人的弱點,機動地給予打擊,或抓住有利時機,由外向里,在封鎖線上打開缺口,突入“清鄉”區內,攻克據點,掩護和配合群眾斗爭,爾后又迅速撤出。又組織了一批武工隊進入“清鄉”區,同地方武裝、民兵一起作戰,并有計劃地輪換長期在“清鄉”區內堅持斗爭的地方武裝、民兵,把他們撤到“清鄉”區外休整、補充。以武裝斗爭為后盾,就能更有效地開展其他各種形式的斗爭,盡量團結、爭取、利用一切力量以集中打擊敵偽“清鄉”勢力,使反“清鄉”斗爭成為各個階層、各種力量的最廣泛的斗爭。

眾志成城之下,日偽為時6個月的第一期“清鄉”失敗,但敵人緊接著搞“延期清鄉”,采取高壓手段,推行“三光”政策,形勢更加嚴酷。我方則采用各種更巧妙的斗爭手段,更復雜的斗爭方式,繼續作更分散、更艱苦的頑強斗爭。

1944年初,蘇中4分區的反“清鄉”斗爭已經有了很大改觀。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蘇中解放區,蘇中區黨委決定不失時機地向日偽發起以拔據點為中心的強大軍事、政治攻勢,耙齒凌白刃戰就發生在這一大形勢下。

狹路相逢

1944年6月22日拂曉前,如皋縣栟茶鎮據點出動日軍1個中隊100余人(中隊長加藤大尉),偽軍1個營300余人,趁著彌天大霧輕裝奔襲如中地區,妄圖消滅我地方武裝部隊,便利他們的“擴展清鄉”。這次行動,日軍這個中隊隸屬于第13軍第4野戰補充隊,該補充隊是1944年2月在揚州新成立的,為駐上海的第13軍直屬部隊,指揮官為山本源右衛門,下轄5個大隊。雖然番號中帶有“補充”字樣,但常常作為野戰機動部隊使用,蘇中“清鄉”時,擔負警備和“掃蕩”任務。隨同的偽軍,當時隸屬于汪偽第9軍26師78團,該團團長歐陽志成,駐江蘇海安丁家所,并向東南栟茶鎮派駐一個營,配合日軍守備和“掃蕩”。

日偽軍所奔襲的目標是4分區如皋警衛團,該團在4分區反“清鄉”斗爭中,始終堅持內線作戰,不斷襲擾,讓敵人寢食難安。6月21日晚,團長羅桂華帶部隊轉移到如皋中部的小繆莊一帶宿營,與同樣輾轉的雙岔北區委、區政府和區小隊不期而遇,地方同志很高興,今天和縣團的人住得靠近,可以睡太平覺了。雖然對小繆莊進行了嚴密封鎖,可還是有漢奸溜了出去,跑到東邊的栟茶鎮據點告密。

戰斗打響后,如皋警衛團掩護雙岔北區委、區政府及當地群眾迅速向西轉移,大家一口氣跑了10多里,到了鐵果門才停下來。在優勢之敵的突襲下,我警衛團頑強阻擊,為避免敵人向西追擊區委和群眾,警衛團一部將敵人向北引去。敵人一邊追擊,一邊沿途搶劫,逮豬牽羊,翻箱倒柜,槍上掛著雞,肩上背著包,大路不走,涉水過陳家莊大河,竄向耙齒凌方向。奔襲任務基本完成,還俘獲了十幾名新四軍,日軍指揮官加藤感到很滿意,準備折返栟茶。耙齒凌所在地為海河灘,因一條河從這里彎了9道彎,形成了18個齒,地貌形似老牛拉著耕地的耙齒,所以被當地群眾稱為“耙齒凌”,現在南通市如東縣河口鎮境內。萬萬沒想到,加藤在這里竟遭遇到了新四軍的主力7團!

7團是新四軍中很有名氣的一個團,歷史悠久,戰力超群,榮譽感極強,以“猛打、猛沖、猛追”和“走得、打得、餓得”著稱。該團前身可追溯至參加過秋收起義的朱毛紅軍一部和方志敏領導的戈橫起義,以及閩西、閩南紅軍游擊隊,在中央紅軍長征后,堅持了3年南方游擊戰爭,于1938年初整編為新四軍2支隊4團。后沿革為新四軍蘇皖支隊、蘇北指揮部3縱3團、新四軍1師3旅7團。7團是新四軍1師兼蘇中軍區的四大主力團之一,敢打硬仗,從不畏懼任何強大兇狠的敵人,深受蘇中人民的愛戴和支持,被譽為“老7團”。1942年10月,曾被新四軍軍部授予“老虎團”榮譽稱號。1944年3月的車橋戰役中,該團擔負主攻任務,全殲守備車橋據點的日偽軍466人,立下大功。

蘇中4分區反“清鄉”以來,7團奉命跳出包圍圈,由1師直接指揮,先后在外圍鹽城、興化、兩淮水網地區,積極策應內線作戰,不斷對日偽發動攻勢。車橋戰役后,為了徹底粉碎敵人所謂的“擴展”清鄉,7團奉命歸建,1944年6月從兩淮地區開回4分區展開“拔據點”斗爭,當月下旬抵達海安縣李堡。在6月22日栟茶日偽軍奔襲我如皋地方武裝的同時,7團在團長兼政委彭德清、副團長張云龍的帶領下,離開了李堡,以強行軍速度繼續南下,原計劃以奔襲作戰手段,晝夜兼程直插如皋縣南坎,掃除南坎、八總廟地區敵之據點。部隊以梯隊方式行軍,1營為右梯隊,團部率2、3營為左梯隊,以3營為前衛、2營殿后,團機關和教導隊、重機槍連在中間,頭尾足有6、7里長,隊伍浩浩蕩蕩、威武雄壯。上午10時左右,追擊我地方武裝的幾百名日偽軍和正在南下準備打南坎的老7團在耙齒凌突然遭遇,雙方都大出意外,狹路相逢,鹿死誰手?

白刃大戰

這種不期而遇的遭遇戰,在7團以往的戰斗中很少見到,情況突然,很難對付。敵我雙方猛然面對面時,7團的前衛3營已經走過耙齒凌,敵人一下子就沖到了7團團部跟前,而本隊的2營還在后面2里多路,真是千鈞一發。槍聲驟起,彭德清和張云龍迅速跑到首當其沖的教導隊,舉目一望,好家伙!在前面不到200米的干渠邊上,蘆葦叢中,鬼子人頭攢動,已經蜂擁而來。

此時加藤也發現了新四軍,但他以為還是縣警衛團,命令日偽軍正面進攻,同時派出兩個小隊日軍從左右兩側試圖包圍7團本隊。一剎那間,機關槍、迫擊炮、擲彈筒向7團團部狂掃亂炸,彈片如雨點飛濺,硝煙彌漫,溝堤很快就被硝煙吞沒了。7團團部機關就停駐在一座獨立的農家房屋內,敵人一旦沖上來,后果不堪設想。



◆蘇中4分區進行反“清鄉”斗爭動員。

形勢刻不容緩,彭德清沉著冷靜,迅速做出判斷。兩軍狹路相逢,勇者勝!來不及謀陣布局,來不及構筑工事,他命令團教導隊就地展開,重機槍連的機槍架在獨立房屋的屋頂和西邊的幾個墳包上,占領有利地形,展開火力壓制敵人。同時通知號長吹號調后衛2營立即跟進,1營從右翼迂回包抄敵人。前衛3營聽到后面槍聲密集,沒有接到團部通知的情況下,主動返回合擊。一場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斗就此展開。

說時遲,那時快,氣焰正盛的日偽軍見我軍前方開火迎擊,非但不退,反而揮舞著戰刀,哇哩哇啦叫著向我軍瘋狂沖來,轉眼就沖到了我教導隊面前。

7團教導隊有100多人,由全團具有戰斗經驗的正、副班長和老戰士組成,戰斗力強,經驗豐富。隊長秦鏡,身高體碩,作戰勇猛,是7團的虎將,被稱作“大個子”。接到命令后,他大喊一聲:“跟我來!”飛身沖了上去。敵人占領了南面的溝堤以后,穿過溝底,正在向北運動。我教導隊奮勇沖殺,把敵人阻擊在一片開闊地上。秦鏡拉開嗓門喊道:“同志們!聽口令,一起上,沖呀!”一聲驚天動地的大喊,百十個隊員像浪濤一般卷了過去,敵人拼命用火力壓制,手榴彈像冰雹一樣從天而降。這時候,如果后退,不但要增加傷亡,而且有可能前功盡棄。戰士們在溝堤下面,揀起冒著青煙的手榴彈又扔了回去。手榴彈在敵人頭頂上爆炸,硝煙彌漫,彈片橫飛。教導隊硬是占領了一條東西干渠的小堤埂,穩住了陣腳,一時與敵人形成了隔溝對峙。

此時,秦鏡發現連接小堤埂有一大片墳包,一直沿伸向東南七八十米處。必須占領此地!他命令2排上刺刀沖上去,敵人也發現了這片有利地形,一群日軍也瘋狂向墳包群沖來。剎那間,雙方沖到一起,殺成一團。

聽到團部發出的號令,2營迅速跑步增援。6連連長彭加興和指導員袁俊率領本連首先趕到,彭德清命令他們馬上沖上去,向縱深穿插,直搗敵人的指揮所,他看到,敵人正向墳包群增兵。在團重機槍連和教導隊的火力掩護下,6連100多名勇士挺著白光閃閃的刺刀,大吼著與爭奪的日偽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一時間,雙方都停止了打槍,空氣好像都凝結了起來,在墳包地里,雙方刺刀嘁哩喀喳響成一片。連長彭加興犧牲了,指導員袁俊也負了重傷,6連殺紅了眼,沒有一個人后退。司號員王七挺身而出,號召大家為連長報仇!奮勇當先一連刺死兩個鬼子,在拼刺第3個敵人時,胸部被另一個敵人刺中,當場壯烈犧牲。

6連上來之后,緊跟著的2營4連、5連也依次在6連的右翼投入戰斗,把敵人分割開來,一塊一塊地吃掉敵人。

前衛3營在3營營長陳桂昌的帶領下,主動折返救援團部,從左翼包圍敵人。副營長吳景安帶9連沖在最前面,不一會兒便與敵人接上火,敵人拼命往外突,吳景安身先士卒率領1個班的戰士們英勇阻擊,“噠噠噠……”一串密集的機槍子彈掃射過來,吳景安不幸中彈,光榮犧牲。

吳景安是位老紅軍,在部隊威望很高,那個班的戰士見他當場犧牲,都急紅了眼,以一當十,反復拼殺在第一線,后續部隊趕到時,全班均壯烈犧牲。

1營向敵后迂回時,正好遇到敵人也向我迂回,同樣展開了激烈殘酷的白刃戰。在車橋戰役中,被譽為“飛將軍”的戰斗英雄、3連班長陳福田率先沖入敵群,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3個日軍纏住了他,第一個被陳福田刺穿了胸膛,第二個被挑著腦袋撂倒了,就在他刺死第二個的時候,第三個日軍推上子彈朝他打了一槍,陳福田身負重傷,還趕上前去還了他一刀……日軍刺死了,我們的英雄也倒下了。“向陳福田學習!”“為英雄報仇!”“堅決消滅敵人!”戰士們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敵人的囂張氣焰徹底破滅。

此時,敵人才覺察到遇上了我新四軍主力部隊,企圖殺開一條血路沖出去,但為時已晚。我7團已將敵人分割成3塊,分別發起圍殲。

秦鏡以一追五

在教導隊和2營的猛烈沖擊和勇敢的白刃格斗下,爭奪墳包群的40多個日軍和100多名偽軍全部被刺刀消滅。剩下的日偽軍步步后退,終于被擊潰,開始四處逃散。教導隊俘虜了3名日軍,當秦鏡回團臨時指揮所向張云龍報告時,有戰士大喊:“鬼子!鬼子!”

秦鏡回頭一看,離他們100多米外有5個日軍,由渠南向西北方向倉皇逃竄。張云龍立即命令:“大個子,交給你了。”秦鏡“嗯”了一聲,把打光子彈的快慢機往槍套里一插,向周圍的同志要了五六顆手榴彈,箭一般就追了出去。他一時著急,也沒帶戰士。



◆團教導隊隊長秦鏡,后任67軍副軍長。

隔著一條四五米寬的干渠,5個日軍在渠南向西逃,秦鏡在渠北向西追。正在這時,迎面教導隊1排排長黃慶義提著一支步槍去歸隊,秦鏡一把抓過他的槍,一邊跑一邊把子彈推上膛。他心里根本沒想是一個人要對付幾個鬼子,也沒叫黃慶義跟上,只被一個念頭充斥著,那就是一定要消滅逃跑的敵人。

追著追著,雙方的距離越拉越近,日軍離他左前方不到幾十米處時,往一座小茅草房跑去,同時向秦鏡甩過來幾枚手榴彈,秦鏡立即臥倒躲了過去,也向逃跑的日軍接連甩了三四枚手榴彈,一下子就炸倒了3個日軍,茅草房也被炸著了火。這3個負重傷的日軍互相拖曳著,爬進著了火的茅草房中自焚身亡。還有兩個日軍繼續向西逃走。秦鏡追到一條南北和東西干渠交叉處時,日軍轉而向南跑,他馬上越過東西干渠,再上南岸時卻看不到敵人了。

只見四周都是蘆葦叢,敵人肯定就躲藏在內,秦鏡用刺刀在蘆葦叢中到處搜索。向南搜索了約30米,到一棵大樹右側時,突然從樹的左側跳出來一個端著刺刀的日軍,閃電般向他刺來!秦鏡本能地“啪”的一聲擋開了日軍的槍,立刻和對方白刃拼殺起來。這名日軍的拼刺技術明顯要比普通士兵厲害得多,秦鏡好幾次差點被對方刺中。

驚心動魄的拼刺維持了10來分鐘,真是生死攸關,精神高度緊張。秦鏡仗著身高力大,加上平時練就的敏捷身手,頻頻還擊。漸漸地,秦鏡占了上風,他發現,日軍已慢慢向南退出了兩到三米的距離,并顯出體力不支、動作變慢。忽然,這名日軍猛地撥開秦鏡的槍,急速后退一大步,舉槍欲扣扳機。出于條件反射,秦鏡也向對方舉槍,并搶先擊發,就這么快了零點零幾秒的一瞬間,一發子彈擊中日軍的腦門,把軍帽都崩飛了。日軍即刻仰面倒地,一命嗚呼。

秦鏡松了口氣,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看看有沒有別的敵人,并退到大樹旁,再將子彈上膛。他想尋找最后一個逃跑的鬼子,卻怎么也沒找到,算了,讓民兵去抓吧。他回頭撿起那頂帽子一看,里面有用刺繡繡上的日文,寫著“加藤大尉”四個字,這才知道,自己干掉的家伙是日軍的大尉中隊長。秦鏡興奮異常,立刻拿著帽子和繳獲的三八槍、手槍和指揮刀一路高喊:“鬼子中隊長被我打死了!”就這樣,秦鏡以一追五,用手榴彈消滅了三名日軍,又用刺刀對刺刀干掉了日軍的一個中隊長,顯示了新四軍大無畏的戰斗精神和高超的拼刺技術。幾十年后,當電視臺采訪秦鏡這段故事時,他自豪地說:“日本鬼子的中隊長,還是拼不過中國的一個教導隊隊長。”

跟隨日軍加藤中隊出來奔襲、“掃蕩”的偽軍那個營,一見新四軍上來就跟日軍白刃相搏,頓時嚇得腿哆嗦,除少部死硬分子跟在日軍后面作戰外,大部分悄悄地躲到耙齒凌西南的一個村莊里,等我軍合圍時沒怎么打就投降了。

當耙齒凌的槍聲打響后,如皋警衛團和區小隊也趕來幫忙,圍捕逃竄的日偽殘兵。地方民兵、農救會、婦救會,還有兒童團也參加了戰斗,救傷員、抓俘虜、為戰士送水送飯,村里的婦抗委員康桂英與一民兵抬傷員過河口時,發現渡船不在,就抬著擔架涉水而過。民兵中隊長石宗燮發現一個日軍和兩個偽軍向斜橋方向逃跑,立刻帶領民兵沖過去抓他們,在草叢中將兩個偽軍俘虜,沒想到被躲在小橋邊上的日軍打冷槍光榮犧牲,日軍當即也被民兵用手榴彈炸死。

永遠的記憶

激烈的戰斗進行了3個小時,午間13時,戰斗勝利結束。耙齒凌遭遇戰是一場緊張激烈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永彪史冊。新四軍老7團在如皋警衛團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全殲來犯一個日軍中隊和一個偽軍營,其中擊斃日軍中隊長加藤大尉以下130余人,俘虜日軍14人(后有兩人傷重死亡),斃傷偽軍100余人,迫降偽軍200余人,合計440余人。我新四軍7團傷亡近300人,其中犧牲者就多達93人。

對于新四軍指戰員的英勇戰斗,當時被俘的日軍士兵由衷稱贊,兵長坂本清說:“經過戰斗后,我才知道了新四軍戰術的巧妙。”上等兵市村一郎說:“新四軍投擲手榴彈的準確,使得日本軍頗棘手,毫無辦法。”上等兵井口政吉說:“在日本軍隊里總說,八路軍新四軍是土匪部隊,我到了新四軍以后,才知道是胡說八道,我打算以后和新四軍的同志站在一道。”



◆耙齒凌戰斗紀念碑。

這場戰斗,當時蘇中4分區《江海報》和延安黨中央《解放日報》都曾詳細報道,在全國影響很大,為此,蘇中軍區粟裕司令員曾傳令嘉獎。延安《解放日報》刊文稱:耙齒凌戰斗打響了反“擴展清鄉”勝利第一炮,是繼車橋戰役后蘇中第二次大捷。

這次戰斗的主角,新四軍3旅7團,以后發展沿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69師205團,是三野的頭等主力步兵團之一。建國后相繼參加了抗美援朝、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1987年大興安嶺撲火救災、1998年東北兩江抗洪等,表現特別突出,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范團”榮譽稱號。2013年底,以205團為基干,組建成機械化步兵第69旅,保留并續寫著“老7團”的光榮傳統。

配合7團作戰的如皋警衛團,以后也發展為23軍67師200團。戰爭年代,該團首創“功勞運動”,聞名全軍。和平建設時期,曾涌現出“人民的好兒子”劉英俊。1998年裁軍中,該團被撤銷番號和建制。

81年過去了,耙齒凌血戰仍然深深烙印在如東人民的腦海里,成為永遠的記憶。當時為了紀念和緬懷犧牲的3營副營長、老紅軍吳景安和他的戰友,黨和政府在烈士血染的土地上建起了烈士陵園和烈士小學,將耙齒凌所在的葛兜鄉命名為景安鄉(后為鎮)。一直到2003年2月,景安鎮與原河口鎮合并為新的河口鎮。走近耙齒凌烈士陵園,遠遠就能看見一座高聳的7把刺刀雕塑,這個雕塑是在2004年紀念耙齒凌戰斗勝利60周年時建成的。這7把刺刀代表了“老7團”浴血肉搏,4根柱子代表在這里參戰的團教導隊和3個營,一只大手代表堅強有力。老7團在南通地區跟日本兵拼了6次刺刀,而在耙齒凌是規模最大的一次。2015年7月,中宣部、中央軍委聯合組織策劃的大型文獻紀錄片《東方主戰場》及《誰是終結者》兩個攝制組,來到耙齒凌戰斗紀念館及戰斗遺址進行拍攝,以翔實的資料再現了那段如東人民奮勇抗擊日軍的光輝歷史。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黨史博采 incentive-icons
黨史博采
全國公開出版的主流黨史期刊。
1070文章數 8906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临清市| 霸州市| 卢氏县| 特克斯县| 公主岭市| 昔阳县| 河源市| 潮安县| 修武县| 基隆市| 德化县| 嘉义市| 江山市| 湘西| 宁都县| 东至县| 敖汉旗| 师宗县| 大庆市| 介休市| 武定县| 察哈| 余干县| 班戈县| 乾安县| 大关县| 呼伦贝尔市| 曲麻莱县| 林口县| 尚志市| 大悟县| 阿鲁科尔沁旗| 兰坪| 邵武市| 沂南县| 内江市| 同仁县| 洞口县| 石景山区|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