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契丹,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天龍八部》里面的喬峰。
這個角色就是生長在遼朝的一個土生土長的契丹人。而除此之外我們對于遼朝的印象,就是宋朝邊境動亂的環境。
宋朝時期遼、金、蒙都盤踞在此,對宋朝形成了非常大的威懾格局。
然而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是,金朝所屬的滿族以及蒙古所屬的蒙古族都有非常多的后裔流傳至今,而契丹族所建立的遼朝在被滅國了之后,他們的契丹子民也都像是人間蒸發一般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之中。
遼朝這么多的民眾去了哪里?現在還有所謂的契丹后人嗎?
強盛大遼
歷史上的北宋,吃盡了疆域周邊游牧部落的侵擾,而在這之中最強勢的并非是女真部或者蒙古族,而是契丹人所建立的遼朝。
遼朝最強的時候,是直接打進了西域各國的,在那個時候的西域國家,很多都將契丹作為中國的代表民族,可見他們的力量之強。
作為游牧民族,他們極其擅長騎射,騎兵尤其的強盛。
從耶魯阿保機開始,遼朝多次揮師南下,也正是如此身處中原的國家邊境一直都處在不太平的狀態之中。
北宋時期尤其嚴重,汴京作為北宋都城,不是只有金軍攻占過,遼軍也曾有過。
耶律德光的時期,北宋都城汴京直接被遼朝所攻克占領,成為了他們的都城,他們也因此有個國號“大遼”。
可以說,遼軍是宋軍最頭痛的敵人了。
但是這么強盛的大遼,最后是怎么滅國的呢?不只是滅國的問題,在后續的發展之中,遼朝后代以及前遼朝子民的聲量也是微乎其微,根本無法察覺。
問題是遼朝那么多的民眾都去哪里了呢?
遼朝國土面積遼闊,是比宋朝面積還要大的少數民族政權,根據文獻記載,在遼朝最鼎盛的時期,遼朝將近會有九百多萬的人口,光是軍隊里面的兵士就有八十多萬,這樣大的體量后來他們都去哪里了呢?
這其中大部分可憐的民眾都因為遼國的無良統治,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遼朝雖然強勢,但是因為他們的一些致命問題,讓他們的盛極而衰來得格外地快。
200多年的統治時間,幾乎一大半時間都在衰落的過程中,這個國家也很難有什么良性的人口發展。
首先就是外戚的問題,契丹建立政權之前,其實沒有自己的姓氏,是在建國之后他們才定了皇姓為耶律,同期皇族之中的兩個后族,都被統治者冠以“蕭”姓。
耶律氏與蕭氏就這么的成為了契丹最大的兩個姓氏,勢力盤根錯節在他們國內的影響力非常的巨大。
而契丹本身缺少強有力的統治手段,這么一來外戚專權的問題就成了契丹皇室最嚴重的問題。
這是造成契丹衰落的統治階級的核心問題。
政治斗爭的無休無止,影響著每一個底層人民的生活,無論是頻繁沒有節制的戰亂還是統治者們濫用民力滿足自己的私欲,這些都成了造成遼朝人口銳減,消亡殆盡的背景與原因。
苛捐雜稅、剝削壓榨,本來民族矛盾就不見緩解的遼朝境內,面對統治者的無良統治,民眾更是苦不堪言,有壓迫就有反抗,而這樣的混亂一多,遼朝的國力難免不受到影響。
到了遼朝的最后一個階段的時候,國內剩余的人口已經不到一百五十萬了,整整縮減了六成的人口,而這其中一大部分還要出去打仗,可見這個國家的發展是多么的困難。
然而統治者的無能還不單單體現在這些地方,遼朝滅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統治者的狂妄。
遼朝滅亡是金朝人所為,然而金朝消滅遼朝的原因,卻怨不得金朝。
遼朝一直覺得自己比金朝強盛,所以在遼朝強盛的時候他們經常打壓金朝,而這樣的作為就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等到后期遼朝內憂外患不斷的時候,他們也依舊不加節制。對著女真部落他們依舊是我行我素,肆意嘲弄。
最終不再隱忍的女真也就是金朝向著遼朝開始下手了。而這一次就真的是內憂外患,瀕臨滅亡了。
女真族也是游牧民族,單純只說騎兵的實力其實不一定比遼朝差,之前的金朝一直休養生息,蓄勢待發,而遼朝一味地苛捐雜稅民不聊生,這么一來二去的,遼朝自然比不了金朝。
可是即便遼朝滅亡,那他們不是還有一百五十萬的遺民嗎?這些人去哪里了呢?
考古研究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留下遺民,只是這些遺民的日子實在難過,他們除了和金朝對抗,就只能銷聲匿跡,隱藏自己前遼人的身份。
即便遼朝人如此小心翼翼,然而金朝對于余下的遼朝人也是一副趕盡殺絕的態度。很長一段時間金朝只要抓到了遼朝相關的人士,就會將他們屠戮殆盡。
雖然后來的遼朝貴族也或多或少地組織起來過東遼與后遼這種類似的勢力來反抗這些屠殺,但是這些人的行為終究沒有成為大氣候。
在這之后,契丹這個民族就徹底和遼這個國號一起消失在了這個世界。
等到再次被人提起這些詞語的時候,已經是新中國時期在歷史研究者之中比較多的提到了。
雖然研究者很多,但是因為契丹文字之前就已經失傳,所以有關契丹的研究非常的坎坷。
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劉鳳翥就是專門研究契丹文字與契丹歷史的,他很是關注遼朝滅亡之后的契丹人都去到了哪里。
有一次內蒙古發現了一個古墓,古墓之中出土了一塊石碑,石碑之上是一些無法辨認的符號,因為無法確認所以這個石碑的照片交到了研究所這邊,正巧讓劉鳳翥前來確認。
經過他的多番研究最終確認這是契丹族的墓葬,而這個碑上的字就是契丹文字。
可惜劉鳳翥沒有辦法將它完整地解讀出來,只能期待墓葬之中出現什么更為重要的文物。
這個墓葬之中沒有了什么驚喜,然而因為劉鳳翥研究契丹的這個事情被廣而告之之后,就有人專門寄信到了他這邊。
1996年一個非常普通的一天,一封陌生的信到了他的手里。
一開始的劉鳳翥還很奇怪為什么會有陌生人給他寄信,等他拆開看了之后那可真是欣喜若狂。因為這封信里的內容,是有關契丹遺民的具體情況的內容。
即便不知道真與假,但是面對完全沒有推進的研究情況,劉鳳翥還是決定一探究竟。
寄信的人叫熬拉?丘志德,達斡爾族人。他在信中說自己以及自己家鄉的大部分人很有可能是當年的契丹遺民后裔,他希望專家可以前來辨別一下,也讓他們一解心中之惑。
劉鳳翥帶著團隊即可去到了達斡爾族人的地界,現在的他們大多生活在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交匯的地方,這一點和契丹人的生存環境很是相像。
而到了地方,劉鳳翥看到了現在的達斡爾族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他們和契丹人非常的相像。
不過其實這些游牧民族都有比較相近的特點,所以劉鳳翥決定在這個地方多多觀察一些時日,再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判斷。
在當地居民的走訪之中,他們大多都表示自己家并沒有祖輩的印象,四代之前的具體情況祖祖輩輩都是諱莫如深,說不清楚當時的情況。
現在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自己的歷史,除了知道自己是少數民族,其他幾乎都已經無法確認。
這樣的情況引起了劉鳳翥的警覺,如果說達斡爾族的祖輩有被金朝通緝的契丹人存在的話,他們確實沒有勇氣說出自己曾經的身份,因為一旦被人知道了身份那就是抄家滅族的結局。
所以這樣的情況也很能說的通。
不過看到現在,其實劉鳳翥也只是懷疑加猜測,他還沒有正式和寄信的當事人熬拉?丘志德見面,他相信這一次的會面很有可能揭開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的幕布。
而在丘志德口中,劉鳳翥也確實確認了自己的猜測。
他們一見面,丘志德就講起了他祖輩講給他的一個傳說。
民族融合
在丘志德口中,他說起了他們達斡爾族內的一個古老的傳說,說在他們居住地方的不遠處存在一個類似長城的防御設施,而建這個的就是他們曾經的老祖宗契丹人。
如果說建立防御機制是為了防衛金朝來犯的話,也確實說的過去,而且他的這番言論也確實和劉鳳翥的猜測相關。
結合這些言論,劉鳳翥開始細致對比起了達斡爾的生活方式與古書上的契丹的人的模樣。
經過劉鳳翥多番觀察,達斡爾族無論是狩獵方式、捕魚方式還是祭祀時候的習慣,都和古書上的契丹人的行為大致相同。
而且達斡爾族獨有的曲棍球運動,也很有契丹的風格,劉鳳翥懷疑這個運動很有可能是源自于契丹人。
然而除了這些,劉鳳翥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證據。現在這個時候DNA技術也比較發達了,只要選取達斡爾族人的一點DNA,加之和古墓之中的尸骨DNA進行對比,就可以比較直觀地得到一個劉鳳翥和丘志德想要的答案。
就這么說著,劉鳳翥就開始實施行動。達斡爾族人的DNA很好弄,接下來就是古墓尸骨上的DNA,經過了多方的協商,劉鳳翥團隊終于得到了許可,取得了一點DNA。
這一次如果被證實達斡爾族人比較匹配契丹人的血脈,那未來有關契丹人的研究將會簡單許多,這是歷史考古研究的一大步,也是劉鳳翥的一大步。
同時,達斡爾族的族人們也將徹底搞清楚他們的由來,對于他們也是一個認同自己民族的好事。
DNA技術沒有這么快出結果,現在的他們就只能焦急地等待。
而在這等待的時刻劉鳳翥也沒有閑著,他還在研究著達斡爾族人與契丹人的聯系。
在劉鳳翥的測算之下,可以大致給出幾個后來的契丹人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的達斡爾族人的原因。
面對金朝的全面捕殺,契丹人需要一個喘息的機會,而在這之中就會出現分流。
會有一部分契丹的兵士被女真族招降,加入女真部落,這樣的話他們和女真族人通婚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女真人。
不過這些人只能算是很少的一部分,因為女真部落對于遼朝的人還是充滿了歧視與仇恨的,比起混在女真部落里過苦日子,還不如加入蒙古的部落。
蒙古與女真素來不和,這話一直到了清朝統一的時候為了完成大一統,這兩個民族的關系才發生了改變。
所以對于契丹而言,投到蒙古部落之中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不僅能為自己的故國報仇,還不用對著敵人諂媚做好。
這樣的人為了生存,會將自己混跡在蒙古之中,改名換姓通婚入贅可能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這類帶著契丹血脈的少數民族同胞可能會意識到自己血脈的不同。
但是他們早已淡去契丹的身份,所以對于他們是不是契丹人他們可能也拿不準。
而除此之外的契丹人,大概率就是散兵游勇了。
因為契丹人喜戰,所以擴張時期的契丹人很有可能流散在了其他地方自己定居。后續面對金朝的勢力強壓,這些人自然也不會承認自己的契丹身份,只想過安安靜靜的小日子。
劉鳳翥無法證實這些達斡爾族人是第二種情況還是第三種情況,不過劉鳳翥在分析了達斡爾族人的勢力分布之后,還是認為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大一些。
就在劉鳳翥做推論的這段時間,DNA比對結果也正式發布。果不其然,除了可能與外族通婚帶來的DNA的部分差別,剩下的達斡爾族人和契丹人的DNA排列很相似。
如果不出意外,這些達斡爾人大概率就是契丹人留下的后裔。
因為一封信,劉鳳翥解開了近千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因為戰亂的關系這些契丹遺民流離失所,茍延殘喘。
不過幸運的是,他們還有血脈留在這個世界上。希望他們的這些后裔帶著屬于契丹的血脈,繼續他們的故事,展示屬于中國少數民族獨特的魅力與雄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