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上臺之后,就開始搗鼓美俄共同瓜分烏克蘭。但俄羅斯和烏克蘭各有算盤,停火協議始終未曾簽訂。然而就在日前,在特朗普耐心即將耗盡之際,俄羅斯完成了一次驚人的戰略拉扯,俄烏臨時停火30小時,讓普京一箭至少4雕。
綜合俄媒《塔斯社》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自莫斯科時間的4月19日18時起,到21日的0點,實施30小時臨時停火。給出的理由,是正值“東正教復活節”,要展現該有的人道主義需求。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俄烏打了3年多了,這時候想起“復活節”,就非常的扯。與其說是為了宗教節日,不如說是以“短停火”完成了一場精妙的地緣政治拉扯,既鞏固戰場優勢,又回應內外壓力,一次性“一箭四雕”。
很明確一點,那就是戰術上的鞏固優勢。停火前夕,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向普京匯報稱,俄軍已奪回庫爾斯克州99.5%的被占區域,約1260平方公里土地,前線整體態勢對俄有利。此時停火,既是俄軍鞏固戰果的窗口期,也是調整部署的關鍵節點。俄方雖暫停軍事行動,但要求部隊“保持高度戒備”,暗示停火本質是戰術性休整而非戰略退讓。
第二點,就是關于“復活節”的問題,本質上是在為戰后考慮。東正教復活節,在俄羅斯具有超越宗教的社會凝聚力意義。普京選擇此時停火,既迎合了國內信徒的情感需求,又以“國家仁慈”形象強化政權合法性。俄烏邊境地區居民長期承受戰爭沖擊,停火令其短暫回歸正常生活,可緩解反戰情緒對國內穩定的潛在威脅。此舉還能對沖俄軍2024年別斯蘭事件紀念活動引發的輿論爭議——彼時普京下跪哀悼遇難者,試圖彌合民族裂痕,而此次停火則進一步塑造“守護者”形象。
第三點,就是和美國的戰略拉扯,或者說和特朗普的拉扯。特朗普此前多次施壓普京停火,甚至威脅對俄石油加征50%關稅,但俄方以“未解決沖突根源”為由拖延回應。此次30小時停火,表面是給特朗普“外交成績”,實則暗藏條件:俄方要求美方放松制裁、停止對烏軍援,并默認其對烏東控制權。這種“以小博大”的策略,既避免直接激化美俄矛盾,又將球踢回美國。
第四點,是試探歐盟態度。從特朗普上臺之后,為了烏克蘭問題,歐美裂痕非常大。而這次停火,歐盟雖質疑誠意但仍肯定了普京取得“局部進展”。更關鍵的是,對烏克蘭這種高度依賴外部支援的情況,30小時不足以讓烏軍重整軍備,但如果烏克蘭動手,也可向世界展示其“破壞和平”的行徑,將輿論壓力轉向澤連斯基。普京將有機會擴大戰果。
很大程度上來說,普京的30小時停火,絕非單純的宗教或人道主義行為,而是精密計算的地緣政治工程。在軍事、國內、對美、對歐四條戰線,俄羅斯均以最小成本換取了最大收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