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今年以來,淮南市大通區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積極借鑒“六尺巷”工作法,著眼“隊伍專業化、機制品牌化、調解法治化”三維聯動,全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矛盾糾紛調解化解體系,傾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
強化調解隊伍力量建設,力促調解工作專業化。把好調解員入口關,通過民主推薦和嚴格審核相結合方式,組建覆蓋區、鎮、村三級的人民調解網絡。創新開設“和悅法治課堂”和“調解案例微宣講”等特色課程,通過“集中授課+案例研討+模擬調解”等形式,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培訓,大力提升基層調解員的法律運用能力和糾紛調處水平。今年以來,已開展集中專業培訓2期,同時在全區各村(社區)設立“百姓說事點”,配備專人輪值接待,確保“隨時有人接待、問題及時解決”。
強化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實現調解工作品牌化。創新構建“一核多元”調解體系,堅持以司法所為核心節點,聯合基層綜治辦、派出所等部門,整合社區網格員、鄉賢能人、法律顧問等社會資源,形成“預防—調解—服務—保障”全鏈條工作格局,打造“通和”“九安”等5個品牌調解室,率先實現鄉鎮(街道)調解品牌全覆蓋。依托“一站式”解紛平臺,設立“暖心咨詢臺”提供法律咨詢和心理咨詢服務,創新“五心工作法”(熱心接待、耐心傾聽、真心溝通、公心評判、恒心回訪),最大限度地調處化解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先后開展矛盾糾紛排查70余次,成功調解各類糾紛487件,調解成功率達98%,協議履行率100%。
強化普法調解深度融合,推動調解工作法治化。堅持“調解+普法”,依托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推行“1+N”普法調解模式,采取“現場調解+案例解析+法律答疑”方式,使糾紛調解過程成為普法宣傳的生動實踐課。組建司法所、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為主體的普法宣傳隊,先后深入基層開展“調解法進萬家”“民法典進村居”等普法活動20余場,受眾2000余人次。結合《六姐妹》熱播形成的文旅熱設立“文明旅游流動法治宣傳站”;在區境紅色教育基地、淮南王樓“小餌海”等景點常態化組織開展“?法韻潤文旅”志愿服務,強化社會面普法,即時化解矛盾糾紛,累計發放法治宣傳資料1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詢100余人次,現場解決旅游糾紛10余件。
下一步,淮南市大通區司法局將著力完善訴調銜接機制,整合專業調解資源,優化分級調解流程,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前沿前哨作用,全力推動矛盾糾紛訴前實質性化解,為轄區廣大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孫曉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