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農業前期休整的關鍵期。每天早上6點多,“95后”青年朱光耀吃過早飯后,就會準時鉆進種植大棚,開始修剪、噴灌、嫁接、吊枝、除草等農事勞作。與他同齡的妻子朱媛同樣忙碌:參加農業培訓、組織種植戶交流、籌劃合作社升級、拓展銷售業務……雖然瑣碎辛苦,夫妻倆卻在農業中找到了獨特的成就與樂趣。
談及與農業的結緣,朱媛表示:“以前對農業毫無興趣,沒想到投身其中后感覺這么好。春夏有風景,秋冬有收獲。推窗見綠,出門即景,我們扎根于此,樂在其中。”
作為上海瑾雄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二代”,夫妻倆幾年前跟隨父親徐俊雄種植紅美人柑橘。起初,徐俊雄對兩個毫無務農經驗的年輕人能否堅持充滿疑慮。但經過兩年歷練,朱光耀已成為柑橘種植技術能手,朱媛也在農業營銷領域獨當一面,合作社因年輕人的加入煥發新生。
“年輕人思維活、學新技術快,連傳統農技也一點就通。”徐俊雄欣慰地說,“當初我是他們的師傅,現在有些技術問題反倒要向他們請教。”
合作社擁有200余畝配備水肥一體化系統的種植大棚,雖然已實現機械化,但是農活依然繁重。農忙時,朱光耀常勞作至凌晨兩三點。通過潛心鉆研,他嫁接果樹的成活率已達99%。
外向的朱媛則肩負起技術推廣工作,作為金山區柑橘產業聯合體帶頭人,她搭建起滬浙農業技術交流橋梁,定期組織果農學習臺州、象山及上海農科院的先進經驗。
這對夫妻都是“半路出家”——朱光耀曾經營服裝生意,朱媛原是英語教師。僅用兩年,他們就完成了從農業小白到技術達人的蛻變。作為新農人,他們既保持年輕人的潮流本色,又通過技術創新讓農業更“輕松”。“水肥一體化系統能精準灌溉,降低80%人工成本;手機遠程操控設備也大幅提升了效率。”朱媛說。
對于合作社的未來,朱媛表示:“在保障柑橘品質基礎上,發展親子體驗、文旅活動,豐富農產品種類,打造四季皆宜的‘快樂田園’。這里是我們的小家,更是未來。我們要證明,農業同樣能做得精彩紛呈。”
通訊員:付婷
編輯:程佳域
責編:干鈺瓊、俞嵐婷
審核:陳建軍、林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