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近日,在柬埔寨茶膠省的稻田邊,一場“跨國直播”學養蝦課程正在進行。身處中國上海的上海海洋大學柬埔寨稻漁項目團隊正在線上指導柬埔寨稻蝦農戶進行無人機投喂羅氏沼蝦和苗種培育。
據悉,柬埔寨農戶已經跟著上海海洋大學的老師們學了4年多的技術了。茶膠省的稻蝦種養面積已經發展到43.5公頃,去年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部分示范戶開始用無人機給稻田和池塘養殖羅氏沼蝦投喂飼料。
上海海洋大學老師遠程指導柬埔寨蝦農使用無人機播撒飼料,柬埔寨籍留學生擔任翻譯。學校供圖
“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和試運行,干達省Piphop Bongkang育苗場的羅氏沼蝦苗種培育技術基本穩定,可以常年給柬埔寨提供本地培育的羅氏沼蝦苗種,這樣柬埔寨稻蝦種養就有了穩定的苗種來源,我很有信心。”上海海洋大學吳旭干老師和團隊成員透過鏡頭看到了鮮活的羅氏沼蝦苗。他們的翻譯是上海海洋大學柬埔寨留學生賀子真。
柬埔寨是傳統農業國,漁業資源豐富。該國全國現有水稻種植面積330萬公頃,而淡水池塘養殖面積僅為1350公頃,羅氏沼蝦、銀鲃和羅非魚等水產品供應量不足,市場價格較高。吳旭干說,中柬合作共建柬埔寨“魚米走廊”潛力巨大。
在柬埔寨開展稻蝦種養模式潛力很大,但會受到旱雨季周期的制約,另外基礎設施和養殖戶的技術熟練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為此,吳旭干團隊專門編寫了柬埔寨文的“茶膠省水稻-羅氏沼蝦共生技術規程”和“羅氏沼蝦大規格蝦苗池塘培育技術規程”等,還多次前往柬埔寨開展“水稻-羅氏沼蝦共生”和“羅氏沼蝦苗種培育”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和當地養殖戶從基本原理講起,再介紹通用技術,“手把手”傳授經驗。
吳旭干還聯合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學院老師們的技術力量,采用智能設備(微孔增氧設備、水質在線監測和無人投餌機等)進行大規格羅氏沼蝦苗種培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苗種成活率和質量,還可以減小勞動強度和降低養殖風險。
在上海海洋大學工程學院陳雷雷副教授和李俊老師的指導下,相距兩千多公里的柬埔寨稻田邊,一架無人機“嗡”地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完美弧線,將飼料精準撒入蝦塘。
據悉,目前上海海洋大學柬埔寨稻漁團隊推廣的羅氏沼蝦標粗、增氧系統和水質監測技術已經在當地3個養殖基地進行示范應用,羅氏沼蝦苗種暫養成活率從原來的40%提升至70%以上。
吳旭干說,未來會繼續培養更多“國際新農人”,計劃2025年在柬埔寨新增10個技術示范養殖點。
記者了解到,上海海洋大學自2021年開始,承擔了亞洲合作資金項目“瀾湄國家稻漁種養技術合作及人才培養”,在柬埔寨和老撾開展了系列化的稻漁種養的技術合作和人才培養工作。今后,上海海洋大學還將在“稻漁技術合作研發”“稻漁技術示范中心建設”“柬埔寨本土化稻漁人才培養”和“魚米科技小院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