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翠湖畔的工作室里,肖才洪(字倚乾清)案頭的《周易》與紡織工程專業教材靜靜并立,仿佛訴說著一段跨越學科的文化奇緣。這位畢業于中國紡織大學的高材生,在與《周易》的偶然相遇中,完成了從理性工科到傳統易學的認知躍遷。二十載深耕,他不僅在易海尋得真章,更以《乾清姓名學》為舟,將古老的卦象智慧融入現代生活的生命符號,讓每個名字都成為易經文化的微縮傳承載體。
一、跨界尋道:從紡織學府到易海求索
1990 年代的中國紡織大學課堂上,肖才洪對著織物結構力學公式時,未曾想到會與 “仰則觀象于天” 的古老智慧產生共鳴。一次在圖書館偶遇《周易本義》,伏羲畫卦的傳說與現代系統論在他腦海中突然接通:“八卦的符號系統,本質上是對世界的抽象建模,和紡織工程中經緯交織的結構原理,暗含著相似的系統思維。” 這種理科生特有的敏銳洞察,成為他踏入易學之門的鑰匙。
辭去企業技術崗位后,肖才洪踏上了長達二十年的 “易海苦行”。他遍訪民間易師,卻不囿于門派之見,轉而從《周易正義》《周易集解》等經典注本入手,系統梳理四圣相傳的易學脈絡。在解析《系辭》“觀物取象” 時,他發現紡織工藝中 “經緯成匹” 的過程,恰與 “一陰一陽之謂道” 的哲學高度契合 —— 這種跨領域的思維互證,讓他對易學的認知突破了玄學層面,直達 “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 的認知本質。
二、體系建構:乾清姓名學的文化密碼
基于對《說文解字》與《梅花易數》的深入研究,肖才洪創立的《乾清姓名學》,并非簡單的筆畫吉兇推算,而是構建了 “音形義理數” 五位一體的詮釋體系。他指出:“姓名是個人與世界的第一個文化接口,承載著《周易》‘正名’的哲學傳統。”
在理論層面,他將六十四卦的數理模型轉化為姓名的 “能量矩陣”,每個漢字的部首結構對應八卦屬性,讀音平仄暗含陰陽交變,字義詮釋則回歸《易傳》象辭的人文精神。例如解析 “乾清” 二字時,他會從 “乾為天,剛健中正” 的卦德,延伸到 “清者,澄明致遠” 的君子品格,讓姓名成為個人修養的文化隱喻。這種將文字學、音韻學與卦象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被學界評價為 “為姓名學注入了經典易學的義理深度”。
三、實踐落地:讓文化基因融入生命符號
在云南文山、湖北恩施的《科學取名》工作室,肖才洪團隊的案頭常擺著《康熙字典》與《帛書周易》。不同于流水線式的取名服務,他們為每個客戶建立 “姓名文化檔案”:先以八字五行確定用神方向,再從《詩經》《楚辭》等典籍中尋覓與卦象契合的文字,最終形成兼具音美、義美、數理美的方案。“曾有家長為新生兒求名,我們結合其出生時辰的震卦之象,取‘聞韶’二字,既合‘震為動、為聲’的卦義,又典出‘盡善盡美’的文化典故。” 這種將個人命理與文化傳承結合的實踐,讓每個名字都成為可追溯的文化坐標。
肖才洪特別強調,取名不是 “趨吉避兇” 的功利選擇,而是 “正名以定分” 的文化實踐:“《周易》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好的名字應如卦象般‘當位而應’,既符合個體生命節律,又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價值取向。” 他的工作室墻上,掛滿了客戶送來的書法作品,內容多為《周易》名句 —— 這不是商業回饋,而是文化認同的自然流露。
四、傳承者說:在符號與生命間架設橋梁
面對快餐文化對傳統命名藝術的沖擊,肖才洪始終保持清醒:“當‘爆款名字’批量生產時,我們失去的不僅是文字的美感,更是與經典對話的能力。” 他發起 “姓名里的易經” 公益項目,走進中小學講解漢字卦象淵源,讓孩子們在 “立象以盡意” 的思維中感受母語的智慧。在高校講座中,他常以 “乾卦六爻與個人成長” 為例,說明易學符號系統對現代教育的啟示:“初九‘潛龍勿用’是積累期的沉潛,上九‘亢龍有悔’是巔峰時的警醒,這種貫穿生命階段的智慧,比單純的吉兇判斷更有價值。”
作為 “新易派” 的代表人物,他的學術追求從未脫離現實關懷:“易經不是高懸的理論,而是流淌在姓名、習俗、建筑中的文化基因。” 當被問及未來規劃,他指向工作室正在整理的《乾清姓名學通解》書稿:“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現代人打開易學之門的鑰匙,讓每個名字都成為傳播文明的種子 —— 畢竟,我們的文化自信,正藏在‘名正言順’的生活智慧里。”
從紡織工程師到易經文化傳承者,肖才洪的跨界之路,恰似《周易》“變易” 智慧的當代注腳。他用二十年時間證明:當理性思維與經典智慧相遇,古老的卦象符號不僅能煥發現代生命力,更能成為連接個體生命與文化根脈的橋梁。在這個符號速朽的時代,他守護的不僅是姓名學的傳統,更是中華文明 “辨物正言,斷辭則備” 的認知尊嚴 —— 這種守護,讓每個漢字都成為永不褪色的文化密碼,在時光長河中繼續訴說著四圣相傳的智慧之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