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劉濤
為傳播河南公安正能量,展示好形象,河南公安開展“豫警好榜樣”學習宣傳活動。他們中,有的扎根社區解民憂,有的直面險境護平安,有的創新治理促發展......榜樣匯聚,星火成炬,照亮每一寸土地。看,誰是你心中的豫警好榜樣?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
張愛民,男,48歲,現為駐馬店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金山派出所副所長兼社區民警。2004年9月,從部隊轉業到駐馬店市公安局,先后從事治安、特警、交警等工作。2022年6月任賈莊社區民警以來,化解矛盾糾紛150余起,為群眾辦實事2000余件。賈莊社區從2022年6月至今,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2023年至今,沒有發生過電信詐騙案件。因工作成績突出,2023年6月,張愛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同年10月榮立個人三等功。
貼心人:門牌號里的愛民溫度
張愛民分包的賈莊社區位于城鄉結合部,面積5.7平方公里,實有人口2700余人,下轄6個自然村以及數棟廉租房、公租房,社區內廠棚林立,100余家微小企業聚集于此。人多、事雜是賈莊社區的真實寫照。
“就算沒來過賈莊社區,一看到這個地圖瞬間耳聰目明,村民的生活百態仿佛就在眼前。”踏進賈莊社區警務室,最顯眼的是掛在迎面墻上、標注得密密麻麻的轄區地圖,不僅有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樓棟建筑,還具體到每家每戶的精準方位、門牌號、家庭成員的姓名、性別等基本情況,重點場所、消防設施、孤寡老人住所等關鍵信息和一些容易被忽視的隱秘角落,也在地圖上準確呈現。“愛民哥是我見過工作最主動最認真的人,這些都是他挨家挨戶走訪搜集到的第一手真實資料,點點滴滴都飽含著他對群眾的滿腔深情。”賈莊社區輔警王歡感慨道。
2024年春節前夕,張愛民得知村民賈某刑滿釋放回來,找不到工作,成天悶在家里不愿見人。“兄弟,找工作這事哥來想辦法。”張愛民一個電話打給多年老友,費盡口舌幫賈某爭取到一個工作機會。賈某一把抱住張愛民,失聲痛哭:“我的親哥,你真沒拿我當‘外人’。”有了稱心的工作,賈某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
“愛民哥,這次不論咋說,我都得請你下館子,你一定不能再拒絕了!”村民李某緊緊拉著張愛民的手,不住道謝。
今年3月,張愛民到李某家走訪時,聽說他工作的企業由于效益問題,從4月份讓員工隔月上班。這樣,李某不僅隔月沒有收入,還要自費繳納養老保險。這對于經濟拮據且需為長期患病妻子看病的李某,無疑雪上加霜。張愛民二話不說,當即找到李某所在企業的負責人,詳細說明李某的實際困難,并說:“我從來沒有給你們添過麻煩,這件事請你們一定要幫忙。”第二天,該企業就通知李某每月正常上班,不再隔月。
“因為這件事,我特別佩服愛民哥。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事找過任何人,唯一辦的‘私’事,還是為了群眾!”賈莊社區居委會治安主任吳超每每提起都贊嘆不已。
誰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就把誰放在心上。張愛民一心為了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日子久了,大家越來越信任他,把他當成一家人,家長里短都愿意給他說。“有事兒就找愛民哥”成了轄區群眾的共識。每天早上一睜眼,張愛民的電話就響個不停,從夫妻拌嘴到土地糾紛、從法律咨詢到代送證件,甚至身處外地的轄區村民遇到困難也習慣第一時間找張愛民出主意。
話事人:法理情交融的調解藝術
賈莊社區發生的矛盾糾紛呈現出小、多、難、雜的特點。張愛民在工作中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運用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機制進行破題,加強與街道辦事處、平安辦等部門密切協作,努力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
“多虧了愛民哥,從去年收秋到現在來回跑了幾十趟,終于把這個路的事解決了。”吳樓村村干部李某說。
賈莊社區吳樓村有一條東西走向、寬度不足3米的公共生產路,路北側是楊某等八戶村民的地頭,南側是村民李某家的田地。2024年9月,因該路狹窄,收割機無法到田作業,楊某等眼看著熟透的小麥無法收割,心急如焚,認為是李某擅自用鐵絲網圈占生產路導致;李某則認為是這八戶村民故意合伙欺負自己,雙方爭執不下。張愛民獲悉后,快速聯系村干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安撫情緒,疏散村民。經查閱土地權屬相關資料,反復測量,找準問題根源所在。在調解過程中,張愛民立足爭取雙方利益最大化,在張愛民多次耐心工作下,李某終于認識到自身行為的不妥,楊某等八戶表示諒解,主動協助清理雜物,雙方握手言和。
“所里不是掛的有錦旗嗎?我三番五次要給你送,你為啥總要拒絕?”轄區某企業負責人田某激動地對張愛民說。
“2024年12月,一名員工因操作不當致手指受傷,我們為其支付醫療費并墊付房貸共計3.7萬余元。該員工出院后,其母多次無理索要高額賠償,一度導致生產停滯、嚴重困擾我和家人的正常生活。”田某無奈搖頭。張愛民得知此事后,連續兩周奔波于某企業與該員工家中,釋法理、擺道理、明事理,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最后,以企業一次性賠付該員工5.4萬余元,妥善化解了這場糾紛。
守護人:護商安企的防護金盾
一天晚上8時,賈莊社區微小企業聚集的廠棚區一片漆黑,一輛警車閃著警燈駛向廠棚區。“仔細看看有沒有忘拉電閘的,一旦發現明火要及時報告。”張愛民反復交代保安加強巡邏。日常工作中,張愛民明確要求各企業負責人必須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每晚下班后,工人須全部離廠,不能留宿;各企業均須拉下電閘,徹底切斷電源。
近日,一場生動活潑的反詐宣傳活動在某電纜公司舉辦。該公司負責人說:“愛民警官真是細致入微,每次來開展普法宣傳,都針對我們生產經營中的急需,幫助我們解決了實際問題,防患于未然。”為進一步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張愛民還專門創建了由轄區所有企業加入的警企聯絡微信群,每天都在群內發布反詐防騙、防火防盜等安全提示,受到企業和員工們的熱烈歡迎。
“謝謝你了張警官!多虧有你幫忙,不然運費肯定要不過來。”3月2日早6時20分,張愛民就收到了轄區群眾王某的感謝微信。跑貨運的王某按照約定,將一車樹苗運到南陽指定地點,但收貨人以樹苗數量不夠為由,拒絕支付運費。王某在當地待了一天一夜也沒有見到收貨人,由于擔心時間久了會造成樹苗死亡,損失更大,無奈之下,就想起了張愛民。但因為自己和張愛民沒有過多交往,不能確定張愛民愿不愿意管這事,就試著打電話向他求助。沒想到張愛民熱情地接受了求助,并通過多方努力,妥善解決了他的煩心事。
帶頭人:身體力行的好榜樣
當初,已經46歲的張愛民主動申請從所治安大隊到社區,從事一個嶄新的、充滿挑戰的工作,是經過認真思考的。他想充分利用退休前這十幾年的光陰,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給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
沒想到,2024年1月,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他被提拔為分管社區工作的副所長。這下,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如何促進全所社區警務工作高質量發展,是他一直在深入思考、不斷探索、認真踐行的重大課題。
建立完善轄區190余家企業檔案,創新建立入戶走訪登記、自主摸排矛盾糾紛、110重復警情等臺賬規范格式、統一標準,不僅促進本轄區社區警務工作提質增效,還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其他城區分局社區警務共同發展。
“你談過戀愛沒有?你說說用啥方法能解決俺倆的感情問題?”“00后”社區民警陳博文在調解一起家庭矛盾時,面對當事人的質疑當即漲紅了臉,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尋求張愛民的幫助。作為一名2024年3月到金山派出所的社區新警,張愛民開展入戶走訪、反詐宣傳、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時總要帶上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進行“傳幫帶”,使她在最短的時間內勝任工作需要。生活中,張愛民是位好大哥。他總能敏銳地察覺到身邊同志情緒的起伏,及時交流談心,傾力傾情幫助解決。
“到飯點了,別走了,我做的撈面條給你盛一碗”“愛民哥,俺院里種的菜我專門給你摘了一筐,你帶回去嘗嘗”......面對村民們的熱情,張愛民總是微笑著婉拒,他常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雖然老百姓們的生活現在越來越好了,但我們的紀律和優良傳統到啥時候都不能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