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土地征收中,還是房屋征收中,老百姓最為在乎的就是都有哪些補償,補償標準是多少,這也是廣大被征收人經常討論的話題。想必大家都知道,集體土地征收跟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單位不管是征收程序,還是補償標準,補償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補償項目上,征收集體土地的,需要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有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助費和農村村民住宅費、社會保障費等,并及時落實。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單位的,應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有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停產停業損失費、搬遷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等等。
這些補償內容中每一項都非常地重要,且也都是必須要有的。不過,需要如果征收集體土地時,如果沒有涉及被征地農民的房屋,或者是其他建筑物、構筑物的話,那么可能就沒有搬遷費,如果涉及農村村民住宅、或者被征收的是養殖場等,那搬遷費肯定是不能少的。
不過實踐過程中,有的被征收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還有這一項補償,甚至極個別的征收方也以各種理由刻意抹去這一項補償費用。所以這里凱諾律師在這里提醒大家,如果自己家房屋被征收了,或者養殖場等企業被征收了,一定要審查征收方公開的補償安置方案,一般在補償安置方案中會明確具體的補償內容及具體的補償標準,一旦發現補償安置方案中沒有體現出搬遷費這一項補償,被征收人就要開始收集相關的證據了,這很有可能是有意降低征收成本。
那么,搬遷費的補償標準是多少呢?
事實上,關于各項補償內容的標準,我們一直都在強調,也一直在給大家普及,法律法規上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補償標準,也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而是由相關部門依據《土地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征收具體的情況來確定。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關于搬遷補償費的標準都不一樣。
比如《扎魯特旗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征收住宅房屋,搬遷費按照每平方米20元計算,不足100平方米的按100平方米計算。??
《通榆縣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中規定,因征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搬遷費,搬遷費的標準為住宅房屋每戶1000元,非住宅房屋每戶2000元。因機械設備的拆裝、運輸所發生的搬遷費用,由有資質的評估機構評估,按照評估價格給予補償。
《蚌埠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 房屋征收部門應當按照被征收房屋有效建筑面積每次每平方米15元向被征收人支付搬遷費。
《樂清市濱江新區拆遷補償安置暫行辦法》第十一條規定,以每戶搬出遷入兩次計,按照下列規定分檔給予補償:
(一)拆遷建筑面積不足100㎡的,每次搬遷費計1200元,合計2400元;
(二)拆遷建筑面積超過100㎡(含)、不超過200㎡的,每次搬遷費計1800元,合計3600元;
(三)拆遷建筑面積超過200㎡(含)的,每次搬遷費計2400元,合計4800元。
不光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有搬遷費,集體土地征收中涉及農村村民住宅的,也需要給予被征地農民搬遷費。比如《湖北省利川市城市集中建設區集體土地及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辦法》中明確規定,如果廣大被征地農民在簽約期限內簽訂了補償安置協議,那么搬遷費按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積30元/㎡標準給予補償,100㎡(含本數)以下的每戶按3000元補償,100㎡以上的按實際建筑面積計算,最高不超過8000元。
這里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出來了,幾乎每個地方都會制定具體的搬遷標準,如果沒有作出具體的標準,那也需要通過評估的方式給予被征收人一定的搬遷費,這是不能少的。
不過這里也需要提醒大家,有的法律法規上會明確規定,被征收人在簽約期限內簽訂補償協議的話,會給予多少多少的補償,有的甚至還會言語上威脅被征收人“只要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搬遷費會按照比別人高的標準進行補償”,一聽到這樣的話,個別被征收人可能就會按捺不住,害怕征收方不給予自己搬遷費,或者是降低搬遷費等,馬上跑去簽訂補償安置協議。
但事實上,搬遷費不是征收方想給多少就能給多少的,對于特別高的搬遷費,那么被征收人就要先審查自己應得的補償標準是否合理,比如房屋的補償等,如果不合理,那么給再高的搬遷費,被征收人都不要搬遷,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在你應得的補償里截留出來的。
房屋征收、土地征收事關被征收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對于每一項補償標準都要審查,或者說是一旦發現補償內容不完整,沒有搬遷費、獎勵費或停產停業損失費,被征收人應第一時間咨詢專業律師,如果有必要,比如征收方在自己不同意簽訂協議的情況下,開始對自己斷水、斷電,甚至以暴力行為強迫被征收人簽訂協議等,那么被征收人可以在專業律師的幫助下,通過以打促談的方式來爭取合理的補償或者是賠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