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率軍與林彪的東北野戰軍為守衛四平城展開了一場決戰。最終,在敵眾我寡且對方武備精良的情況下,我軍不得不采取緩兵之計一路向北撤退,此時占領了四平城的杜聿明率大軍在后面窮追不止。
但當他追到松花江北岸時,卻突然看到一艘載著黑皮棺材的船只正向岸邊緩緩駛來。
在上船查看了黑皮棺材后,杜聿明突然下令停止進攻,隨即很快撤出駐守在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這是為何?黑皮棺材里裝的到底是什么呢,能讓杜聿明在占據上風的情況下下令停止追擊?
解答這個謎題,我們得先來說說這一時期的國內外局勢情況。
經過八年多的全民族抗戰,1945年中國人民終于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領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廣播的形式宣告投降,這標志著二戰正式結束。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擺在中國面前的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共到底是用和談的方式,還是用一場戰爭來解決問題?
一開始美蘇等國際勢力都偏向于讓我黨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按照他們的設想,國共會在談判結束后組成“聯合政府”。畢竟這個時候的世界,二戰好不容易結束,而中國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就一直處于動蕩時期,從現實情況等方面來說大家都不愿意再次發動戰爭。
這也是1945年10月10日國共進行和平談判的重要背景,這場談判進行的非常困難,因為國民黨本身就是打著“假和平,真內戰”的目的來進行談判的,所以提出得到條件也非常苛刻。
而蔣介石又想要在組建聯合政府以后實現大權獨攬,自從蔣介石1927年發動政變上位以后,國民黨的性質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早已不是孫中山先生早年間致力于創建的國民黨。
蔣介石建立的政權完全是以中國之力為他的私欲買單,搜刮民脂民膏來供養民國的四大家族。除此,國共曾在1923年到1927年間為北伐進行過第一次合作,但因為蔣介石中途突然發動政變,瘋狂屠殺鎮壓革命黨,給我黨和中國革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1949年的重慶國共和談一度陷入僵局,多年的革命經驗以及歷史教訓使得毛主席深知“槍桿子里出政權”,而且只有獲得戰場上的勝利,我黨在談判桌上才能獲取部分主動權。
因而抗日戰爭一結束,我黨并沒有坐以待斃,毛主席第一時間就任命當時駐守在山東地區的林彪親率13萬大軍進軍東北,結合后來的種種跡象,不得不佩服主席的前瞻性。
毛主席派大軍進入東北搶奪先機
自1931年東北被日本人占領后,就一直為侵華日軍提供著軍需武器的制造生產、大米等糧食的供應,以及當時在日占區還有不少的偽軍。同時日本人也以東北為根據地進攻朝鮮半島和中國華北地區,因而這里的鐵路交通比較發達。
所以東北地區的工業基礎相比當時的全國其他地區要優良得多,日本人在這里建立了生產武器的工廠、發電廠、鋼鐵廠等基礎設施。除此,東三省在清朝時期一直處于未開發狀態,物資極其豐富,既產糧食又蘊藏著豐富的煤礦等工業原料,最主要是,當時我黨的勢力范圍還未擴大到東北地區。
為此毛主席多次命令林彪立即率大軍從山東進軍東北,不僅要處理偽軍,更要發動人民群眾在此建立我黨的軍區和革命根據地。
1945年8月,林彪等率軍進入東北以后,果不其然這里的偽軍還在為日本法西斯賣命,殘害中國同胞。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日軍仍然不死心,做最后的掙扎,但最終他們都倒在了人民解放軍的槍炮下。
此時日本大勢已去,而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在時隔14年后終于等來了救星,于是在群眾的幫助下,我黨很快便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根據地。
接著我黨便又開始招降這一地區的土匪等武裝勢力,代表團在重慶談判,東北野戰軍這邊在東北動員群眾、宣傳革命思想,這就為以后的事情打下基礎。
國共為爭奪四平展開激戰
我軍進入東北建立根據地的行動自然也沒有瞞得過國民黨,消息靈通的蔣介石很快就知道了此事,他立即急電命杜聿明阻止我軍。但為時已晚,這時的林彪早已在蘇軍手里接過對長春、四平等地的管治權。
這一消息讓蔣介石怒火中燒,此時的國共和談也陷入了僵局。
于是在1946年的3月,國共雙方為爭奪四平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從這年初開始,國民黨便不斷派大軍北上,其主力甚至有堪稱“天下第一軍”稱號的新一軍,且國民黨軍有美國的武器裝備援助,裝備精良戰斗力不俗。
這年三月,林彪率領的原山東解放軍部隊在四平與駐守在此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一場小型戰斗,最終占領了四平城。但很快,國民黨的援軍便到了,于是便有了慘烈的四平保衛戰。
當時關于要不要繼續堅守四平,我黨內部意見不一,許多人認為我軍,一、人數不占優勢;二、武器比不上蔣介石的美式裝備;三、在東北根基不深。因此黨內許多人當時建議放棄駐守四平、哈爾濱等城市,不要與國民黨軍隊做正面對抗。
但最終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還是決定死守四平,因為這是我黨的第一次城市保衛戰爭,如果不做任何抵抗就撤軍,豈不是更助長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
于是在1946年4月,盡管敵軍數量是我軍幾倍,且武器裝備非常先進,保衛四平的戰斗還是打響了。
一開始我軍牢牢守住了四平城,但隨著國民黨不斷大幅度增兵,且新一軍已經抵達,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當時雙方在四平城外塔子山展開了慘烈的戰斗,盡管敵眾我寡,我軍還是守住了塔子山。
同時中央也下達了命令,死守四平。
但當時的情況是,我軍一沒有城市防御戰斗經驗,二火線配備嚴重不足,三人數嚴重不足。此時的塔子山我軍僅有一個團在堅守,而他的對面卻是三面圍攻的國民黨軍。
在國民黨軍的強烈攻勢下,塔子山上堆滿了我軍將士的尸體,在這樣的激烈戰況下,我軍還是英勇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最后一刻,駐守在這里的解放軍士兵還在堅持戰斗。
1946年5月,駐守在長春等地的我軍在林彪的指揮下開始向北撤退,國民黨軍隊則一路追趕。
這年5月,隨著我軍的撤退,杜聿明的大軍趁勢占領了長春,這時國民黨已占有遼寧、四平、長春等大部分地區,情況對我軍非常不利。得知此消息的蔣介石欣喜若狂,便又繼續派大軍進入東北,準備徹底拿下控制整個東北。
蔣介石會如愿以償嗎?
占領了長春后,杜聿明便派大軍分三路追擊我黨,其中蔣介石又親自下令派一個團提前駐守在我軍要經過的拉法站、新站一帶。
結果沒想到,他此舉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蔣介石本想以此團從后方包圍我軍,不料該團反被我軍殲滅。
杜聿明得知拉法、新站失守的消息后,趕忙再派大軍加快速度追擊林彪率領的解放軍。
過了沒幾天,在松花江北岸訓練士兵的杜聿明遠遠看著一個帶有大黑棺材的小船向他的方向駛過來,船上竟然還立有幾名解放軍。
這讓他驚訝不已,船靠岸后,他命人將棺材打開,結果大吃一驚。棺材里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派去追擊包圍我軍的團長韋耀東的尸體,我軍還為其進行了厚葬。不言而喻,我軍再一次在艱難情況下打退了敵人。
與此同時,為了分化國民黨軍隊,陳毅元帥又在國民黨的后方山東地區發動了幾次戰斗,且每次都以勝利告終。眼看著山東地區將要不保,蔣介石不得不把一部分兵力調到山東。
這么一來,東北地區就沒有國民黨援軍了,杜聿明所率的大軍此時兵力不濟,又人困馬乏,一時陷入被動局面。而且這時候的我軍士氣非常高漲,當時國民黨雖然占領了東北大部分地區,但依然需要援軍,且其內部在還發生了不小的矛盾。
最主要的是,蔣介石當時收到四平、長春等地皆被國民黨軍隊占領的捷報,興奮不已立馬乘專機跑來東北,開始了現場指揮。而他的指揮,也徹底打亂了杜聿明原先的計劃。
比如,在國名黨大部隊都駐守在松花江以南的情況下,蔣介石調一個團的兵力跑到松花江以北我黨的勢力范圍內,這不得不說是送羊入虎口。
最終蔣介石的這個計策正好為我軍行了方便,杜聿明在收到那口黑皮棺材后,遲遲沒有決定是否繼續追擊。因為此時國民黨的援軍都在山東,最終綜合考慮了一下,選擇穩中求進的杜聿明放棄了進攻,之后四個月不敢再北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